罗常培(1899-1958),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市人,满族。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34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在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研究方面卓有成绩,被学术界誉为“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大师。有《罗常培文集》十卷。
《大家小书•语言与文化》前七章的初稿是1949年1月28日深夜,就是夏历戊子除夕,才完成的。当时北京虽已和平解放,但人民解放军还没开进城内。在我写完末一个字把笔撂下的当儿,真没想到在北京解放的周年纪念日,它会全稿印就,将要跟学术界见面了!
语言与文化的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出了很多,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跳出这部著作的圈子。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的好书,值得反复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物质形式,任何文化其实都是生根于语言文字,从语言生发开来,语言同时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思维则指导着行动,而...
评分语言真的是一扇窗户,是活着的沉积岩,散落在历史深处的语言与文字,为我们打开了“化石”所在的年代。有两个感想,一个是很想看看从语言学角度描写“大江南北”,我以前没有细想过这个词的意义。中国太大了,五胡乱华是西晋发生的事,当中原人民不堪异族蹂躏,相率南迁的时候...
评分 评分写在前面: 不是书评,是上学期课程《<语言与文化>读书会》的期末论文。作业这种东西嘛,花大心血写了又没人看,太可惜了不是?发在这里就当好玩。主要在指出书里的一个小错误。 摘 要: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将“列巴(裂粑)”一词划作音兼义的音译借词,这是一...
评分较为通俗易懂的学术类书籍。也许是因为本身是云南人,而其中大部分的例子用到的是罗常培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在云南的调查,所以很多地方方言的发音比较容易理解到。 而先生在后面的总结中提到的关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研究缺陷,想来是有所补充的了,之前在学习语言学部分时...
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评分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评分虽不算晦涩,却苦于举例篇幅过多,倘非语言专业,看罢无所领会,只能略知其研究方法之一二。
评分语义学,概念史。中国语言学起步阶段的杠鼎之作
评分第一次看有关语言学的书,粗略看了一遍,知道了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从语言能看到民族文化的程度、民族的迁移踪迹;从姓氏看到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以前不曾注意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