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 1962 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政治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1992)、《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2004)、《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2007)、《现代政制五论》(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论现时代的政法及其他》(2009)等。
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反对高某观点的无非是这么一种观点,也就是清帝逊位诏书是清帝无奈的举动,其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以下两点 一清帝逊位诏书代表的不单是清帝的意志,也代表着北洋派和立宪派的强大意志。是他们的联合阻击阻止了以孙文为首的极端激进派的破坏趋势,避免了...
评分这本书具体的内容不分析了,只说下整体感觉,因为内容真不值得分析。 如果说清末民国初年这些文献资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其史料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价值。 不光是逊位诏书,清末的一些官员的奏章和文章都很有价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情况。 这次的逊位诏书由张謇...
评分 评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辛亥的论著汗牛充栋,但独出机杼的作品不多。高全喜的《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是其中颇具特色,而值得提出来专门讨论的一部著作。高著在辛亥革命的研究著作中,独树一帜地将《清帝逊位诏书》拈出,将其中具有的立宪内涵凸显出来,从而...
作者动辄谈“非常时刻”(他的另一个理论)来补正存在的瑕疵,其频率之高,让人心生怀疑。。除了三行一个非常时刻,五行一个施米特,观点本身很有意思,就是被他吹毁了
评分把清帝逊位说成是英国光荣革命也是搞笑,议会承认斯图亚特王朝仍然是英国合法政权,而孙文和袁世凯并不觉得中华民国的合法性来自于清帝授权。至于说前清奠定中国领土的说法也不成立,中国历代的领土有大有小,均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征服来获得的,不存在谁继承谁,何况民国时期那些实际独立的边疆政权(蒙疆政府、西藏嘎夏政府、突厥斯坦共和国)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吹形同废纸的退位诏书还不如吹后清以半哄半吓(假装给予自治权,强大武力后盾)的方式来抢占了不少边疆民族土地。
评分真的挺不值这个定价的,车轱辘话来回说,倒很适合压缩一下发在期刊上。全书归纳起来就两句话:一,清帝逊位诏书具有宪法意义,其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二,这个诏书没有得到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共和国应有的重视,所以速成的革命成功之后,国体虽变更为共和,却并没有立宪政体之辅助,以至前者名存实亡。
评分激进革命历百年,共和、立宪之理念已如断壁颓垣、虚空泡影。今人碌碌,不思读史,犹鼓吹暴力反抗恶政,真不知此辈妄人他日复有何面目见袁世凯、梁启超、张謇等先贤于地下。 110925-110926
评分作者动辄谈“非常时刻”(他的另一个理论)来补正存在的瑕疵,其频率之高,让人心生怀疑。。除了三行一个非常时刻,五行一个施米特,观点本身很有意思,就是被他吹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