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肯(John Buchan)
当过政治家,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律师,出版商,也参过军。他以创作惊险故事而著称,其中以理查德•汉内系列的悬疑小说最为经典。
1915年出版的《三十九级台阶》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也是文学史经典的悬疑小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的100部经典推理小说中,它排第22位。《卫报》评选的“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它也位列其中。
约翰•巴肯是希区柯克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第一次读到《三十九级台阶》时,希区柯克说:“从我第一次读约翰•巴肯的《三十九级台阶》起,就觉得它一定能被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1935年,希区柯克将其改编成电影,由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多纳特主演。这部电影成了影史上最经典的悬疑片之一。
本书中选取了英国作家约翰·巴肯(1875—1940)的两部小说《三十九级台阶》和《绿斗篷》,并以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出版社出版的Wordsworth Classics系列丛书为翻译蓝本,未作任何删节。 《三十九级台阶》是约翰·巴肯于1915年创作的一部间谍小说。小说问世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约翰·巴肯又继续使用了《三十九级台阶》中的主人公理查德·汉内这一形象,连续创作了《绿斗篷》、《斯查法先生》、《三个人质》、《绵羊岛》等一系列间谍小说,均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十九级台阶》,曾被世界级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改编并搬上了银幕。在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现代间谍小说也在约翰·巴肯的带动下,由此登上了文学的舞台。
很久前看过电影,后来收过某版D9,听希区柯克的音轨,「镜头的瞬间转移和不同场景快速的跳格处理,是我对本片感到最为满意的地方。 ......诸如此类镜头的快速转移,在本片中不胜枚举,也是我最引以为傲之处。」 他很满意,但我记得年幼时看,心里非常堵得慌,如果看完后我不叫两...
评分我先看了电影,才看小说,发现两者只是框架一样,内容相差太大,电影情节跌宕起伏,三个美女接连出场,将观众带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但小说的情节略显平淡,缺少美女陪衬,也没有爱情调剂,说实话很无聊。 希区柯克不愧是电影艺术大师,愣是将平淡无奇的原著美化成惊心动魄的逃...
评分早一段时间,败了一套希胖子的影碟,拿到手后,第一选择是重温《39级台阶》,因为在我的观影生涯中,它算得上是我观赏惊悚电影的启蒙之作了。其实,印象中的电影细节已记不大清了,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也是最为让我绷紧神经的几个场景是:一、暗沉的夜色中,某楼道里,一个男人...
评分哎!看着好累。一个不甘于平静的生活的人H,有一天遇见了一个有秘密的人S,然后S死了,H开始了冒险旅程。从S死开始,H就一直在奔跑,跑啊,跑啊,然后遇见各样的人,并慢慢解开了S留下的密码。为什么H每次遇见的人都和那个密码有些关联呢?他不是一直在逃命么?不是漫无目...
评分早一段时间,败了一套希胖子的影碟,拿到手后,第一选择是重温《39级台阶》,因为在我的观影生涯中,它算得上是我观赏惊悚电影的启蒙之作了。其实,印象中的电影细节已记不大清了,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也是最为让我绷紧神经的几个场景是:一、暗沉的夜色中,某楼道里,一个男人...
有点没意思
评分开头慢热,后面却引人入胜,作为我初次接触的间谍小说,给了我足够的乐趣
评分包含《三十九级台阶》和《绿斗篷》两篇,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道原来电影改编如此强大,原作和电影相比情节弱了不少,也许只是先看了电影的缘故吧,关于三十九级台阶的解释,也是完全不同,至于《绿斗篷》,也是理查德·汉内系列,同样的间谍+冒险模式,没啥特别的~
评分有点没意思
评分个别句子有点英国人的幽默感,故事开始还可以,让人想起西村寿行的《追捕》,但在冒险和浪漫色彩以及紧张性上跟《追捕》差很远。一路遇到不同的人,但几乎都没有什么惊险,人物也没起到什么作用,都只是过客。缺乏女性角色确实失色不少。感觉就是个故事大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