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1964年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开始,迄今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五部:《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中短篇小说集多部:《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戒指花》等。另有论著、散文随笔集多部:《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塞壬的歌声》、《文学的邀约》等。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曾获得 “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春尽江南》是格非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衍变的系列长篇小说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而这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这部小说,信息量大,艺术结构高超;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广泛透视了个体在剧变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读到300多页时的感想,以及后续体会的补充 抛弃工作不上班,待家里几乎一天时间即可读完《春尽江南》。之前已读过《人面桃花》,跳过《山河入梦》。从上大学开始读格非的“先锋主义”中短篇至今,格非在我心中的地位不曾降低,反而随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分量和古典小说的研究,...
评分 评分 评分格非用一年半的时间,将二十多年的酝酿构思合盘托出,我们宁愿相信《春尽江南》的付梓并不是精神三部曲的尘埃落定,倒像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作家完成沉潜之后的再出发。现在来估量精神三部曲之于格非的全部意义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春尽江南》成全了精神三部曲应该是毫无疑义...
评分格非对话蒋方舟:乌托邦已逝 2011-11-14 11:43:02A-A+ 格非和蒋方舟,一师一生。 最近,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出版,成为他历时十年完成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在之前的两部长篇《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中,他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了桃花源:一个叫花家舍的...
尽管出现众多两千年后的词语,核心仍洋溢着八十年代的理想光辉;这是一道门,须穿过这道门,才能领悟到生的重量死的不易,生活没有奇迹;时代在剧变,可是我们被包裹在其中多么混沌无知多么无力;篇末《睡莲》真美,勾起读诗愿望。
评分读到ecnu的影子
评分应该是很失望的,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都很喜欢,但是春尽江南明显是在迎合大众的口味,本应是严肃文学的后来竟然有种青春文学的味道。不知道格非是怎么想的,总之卖弄下几首诗歌,提一下海子,金斯伯格,博尔赫斯,是挽救不了它庸俗的情节和无法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字。
评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九夜茴的《匆匆那年》,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都不会比格非的《春尽江南》差,而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格非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失败。对于这个故事,格非写得太平庸,甚至有些劣质,这是三俗电视剧的水平,人物设置在写实的情景下过于刻意,叙事手法和情节也没有突出的地方。真是如@李伟长所言,很“绚烂”。
评分读完三部曲之后更加无法直视男神了……这一部尤其是。好像跟生活的距离太近了,俗人如我,忍不住要把谭端午一一代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