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國軍事記者、軍事理論傢、戰略學傢。生於法國巴黎。早年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任步兵團軍官,並曾在戰鬥中負傷。後來加入英國皇傢軍事教育協會。一戰結束後,先後服務於《英國每日電訊報》(1925-1935)和《英國泰晤士報》(1935-1939),從事軍事記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時也是著名的軍事戰略傢,在軍事學上提齣瞭“間接路綫”的觀念以及涵蓋軍事以外領域的“大戰略”概念,同時他也是現代戰爭“裝甲兵”作戰的鼓吹者。李德哈特與剋勞塞維茲同時被譽為西方戰略思想史中的兩位現代戰略大師。主要著作有:《大戰略——間接路綫》、《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沙漠之狐隆美爾》等。1966年被英國皇傢授予爵士勛章。
《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是一部獨特的二戰史,大部分來自李德•哈特在紐倫堡對德國高級將領的審訊記錄,李德•哈特全麵、公正地將與布盧門特裏特、倫德施泰特、托馬、剋萊斯特,海因裏希、曼陀菲爾、施圖登特等德國將領的談話匯集起來,刪繁就簡,並在記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結論。他讓德國將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敘述者,這就是所謂的“山的那一邊”——指代德軍在二戰中的心理和各項軍事方針,由此《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記錄的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直接的證據,讀者也能從德國將領的描述中感受當時的真實氛圍、領略戰爭的成敗細節。《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具有相當的可讀性,精彩程度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李德•哈特,当时正为盟军服务的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利用职务之便访问了多名德军高级将领,而后将访谈内容集结成册,就是这本《山的那一边》。书名来自曾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的一句话:“为了猜测山那边的情况,我付出了一生的...
評分这本书虽然新出,但于我却不算陌生。Liddel Hart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已经是经典,而在那本书里,笔者一再提及这些对德国将军的采访笔录,一再提及山的那一边发生的事情。因此,那本书难能可贵地客观。这些客观,想必一方面有作者实际上是闪击战思想的肇始,并在英国军界有极好的...
評分怀疑译者又是把活分包给研究生的,错处无数.仅举几例: P9"从而撕裂了苏军各部的连接.这次打击让苏军从此一蹶不振"1915年哪来的苏军? P20"沃纳.冯.弗里奇曾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参谋军官,1020年至1922年,他曾在冯.西克特将军领导下的国防部工作"校验稍微细心点就不该放过这个明显的错...
評分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狐”很贴合他的作战风格,神出鬼没出其不意,总是能以弱势的兵力击败强敌,擅长大范围的激动,寻找敌人防线的弱点突破穿插。在法国,在北非,在意大利。这位非德意志传统军人世家出身的军人,对机械化战术有着深刻的认识,没有老式军人的顽固与守旧。 特别...
評分战时发生的一切在当时看来和在战后往往迥然不同,战后通常可以看得更清楚。领导人物的形象变化之大尤其如此。领袖的公众形象在战时常常失真,而且随着胜负的潮起潮落而沉浮。 战前,尤其是一度征服西方之时,希特勒形同巨人,他身兼拿破仑的战略、马基雅维里的狡诈和穆罕...
感慨實際在於譯後記,持保留意見的可貴與必要。
评分修行7th,李德哈特就是這麼好看,直接采訪古德裏安龍德施泰特曼陀菲爾這等level人物,記載其各自滿腹苦辛,希特勒獨斷專行的軍事決策方式所犯下的錯誤是很多個敦刻爾剋,而敦刻爾剋尚可用內心尊崇英國來解釋,後期頻仍的錯誤委實沒有理由用來洗地。德國滿天將星在大方針錯失如此,具體戰事束手束腳如此,與黑塔利亞同盟被扯後腿如此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如斯之久,足以證明實力瞭,璀璨星河啊,人類群星閃耀時啊,唉。
评分先看李德哈特的二戰戰史再看這本感覺有點多餘,不過正是由於本書敘述的不完整性纔讓我們得以更好地從失敗者的角度看到更多的細節。從頭到尾最大的感受就是德軍從頭到尾都是在打一場戰略上注定失敗的戰爭,盟國的綜閤國力領先得實在是太多瞭,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德軍的軍事素養真的是令人佩服
评分書很不錯,個彆翻譯略怪。
评分偶像對粉絲的采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