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竹林的故事》、《枣》和《桥》几部作品并附录拾遗部分。这几部作品体现了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用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描写了优美的意境和童心未泯的人物,情、景、意的水乳交融,清清淡淡地弥漫着三分的禅意和平凡人物的美丽心境。
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黄梅的自然山水、风物人情、民间文化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废名的创作。
许多年前曾在课本里读<桃园>,课后老师问读懂与否,硬着头皮答曰,懂了.课后又找来了<桥>,<莫须有先生传>,囫囵吞枣一并吞下肚去,以为自己成了半个废名专家,第一个短篇亦借用了冯先生的书名,而今年齿渐长,却又莫名想起这本书来,夜深人静时磨挲书页,不禁泣涕涟涟,希望一直读...
评分废名先生开始写《桥》是 14 年 11 月,到 19 年终写完上半部,21 年在 开明书店初版出世。此后他断断续续地写了几章,在《新月》、《文学》等 刊物发表。据他预定的计划,已出书及陆续发表的部分至多仅占全书的一半, 在这几年中完成《桥》的工作一个念头在他心头是一个重...
评分许多年前曾在课本里读<桃园>,课后老师问读懂与否,硬着头皮答曰,懂了.课后又找来了<桥>,<莫须有先生传>,囫囵吞枣一并吞下肚去,以为自己成了半个废名专家,第一个短篇亦借用了冯先生的书名,而今年齿渐长,却又莫名想起这本书来,夜深人静时磨挲书页,不禁泣涕涟涟,希望一直读...
评分 评分吴晓东 故事与手法 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 在于渲染这故事的手法。 ——废名《桥•故事》 对于人生我动心的不过是它的表现。 ——何其芳 “故事”在中国始终没有间断的叙事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传统小说更准确的定义可能正是“故事”。“故事”的本体性...
小林,琴子,细竹。
评分以后把桥翻成日文估计会很受欢迎。
评分他的故事往往晦涩
评分小林,琴子,细竹。
评分选读而过。所读并非此版。《竹林的故事》所集文章,多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末期所作,从篇幅而言,实在的短篇。乍读下来,废名看似写着乡土的题材,却没有太多烟火气,甚至难以察觉到一丝烟火气。我很容易地联想到了老头儿汪曾祺的《受戒》。废名笔下的人物,淳朴,却也俗气。但他却偏可以把那点儿俗气也写得不俗了,这便是其特征。废名的文字时时像诗,像散文。若是不考虑故事的虚构性,全然可以与《朝花夕拾》一块儿划为“散文”。你若是再把每句话按照标点符号断开,还可以当做成熟度很高的新诗来读。《柚子》一文好似有点儿批判封建桎梏的影子,但却又更像是一种悲切的追忆。《浣衣母》则称得上有斗士精神了,却与其他作家不同,斗得很凄然。《竹林的故事》则美得叫人喘不过气儿来,母女之间的爱与矛盾都被白描似的文字淡化了,却在思考后更加突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