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ISBN:9787108016065,作者:张新颖著
看张老师这本书的时候 ,想起了曾经的我 ,读文学作品,基本是关注情节 ,很少很少关注到作者,作者的思想,内心生活。主体性的体现。作者的主体性, 我的主体性,似乎都不是很关注。随着年岁的增长, 读书的增多,越来越关注我自己的主体性,看一本书都希望是和自己有共鸣的...
评分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不仅仅把这本书看作是有知识有见解的学术著作,我认为它还是一本有性情有灵魂的书。当然,要进入这本书的内心,还是要先从其知识和见解的外壳开始。 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在张新颖看来不能等同于“西方现代意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不...
评分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不仅仅把这本书看作是有知识有见解的学术著作,我认为它还是一本有性情有灵魂的书。当然,要进入这本书的内心,还是要先从其知识和见解的外壳开始。 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在张新颖看来不能等同于“西方现代意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不...
评分看张老师这本书的时候 ,想起了曾经的我 ,读文学作品,基本是关注情节 ,很少很少关注到作者,作者的思想,内心生活。主体性的体现。作者的主体性, 我的主体性,似乎都不是很关注。随着年岁的增长, 读书的增多,越来越关注我自己的主体性,看一本书都希望是和自己有共鸣的...
评分看张老师这本书的时候 ,想起了曾经的我 ,读文学作品,基本是关注情节 ,很少很少关注到作者,作者的思想,内心生活。主体性的体现。作者的主体性, 我的主体性,似乎都不是很关注。随着年岁的增长, 读书的增多,越来越关注我自己的主体性,看一本书都希望是和自己有共鸣的...
2010/2015
评分在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的视野下探讨现代文学问题,尽量回避以西方为中心的“影响研究”方法,强调中国现代意识在西方的(文艺理论与文学作品)启迪和激发外,“从自身处境中生成”,从而凸显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观念(“主体性存在”)。但似乎论述得不够透彻,以至于我不太能分辨出二者的实质性区别。
评分敏锐但克制的笔法,张新颖的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沈从文所谓“抽象的抒情”是我思考过很久的一个命题,这书已经摸出门道了,但我觉得还值得深入下去,再深入下去。
评分敏锐但克制的笔法,张新颖的这一点非常吸引我。沈从文所谓“抽象的抒情”是我思考过很久的一个命题,这书已经摸出门道了,但我觉得还值得深入下去,再深入下去。
评分和以前零碎读过的张老师的东西相比重复率过高~不过还是很有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