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评分现文史老师要求读周作人。 先翻了《鬼的生长》、草木鱼虫七篇,不知道是不是总听说周作人的散文有苦味的原因,读的时候总想起来昨天喝的酽茶。我年纪还小吧,没读出什么味道来。 但是看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觉得真的好。当然,前提是先把胡适拎出来当“靶子”。 之前看胡...
评分现文史老师要求读周作人。 先翻了《鬼的生长》、草木鱼虫七篇,不知道是不是总听说周作人的散文有苦味的原因,读的时候总想起来昨天喝的酽茶。我年纪还小吧,没读出什么味道来。 但是看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觉得真的好。当然,前提是先把胡适拎出来当“靶子”。 之前看胡...
评分写白话文不容易 ——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为了接近文学,借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这本小册子。 文章很浅显,不像正儿八经的论文,但是,我猜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中国所有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之书。作者考证了明末以来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的一些文学主张,研究了...
评分一本不足白页的小册子却勾勒出一个文学史的流变图,话语平易,仿佛和你谈心,没有一点强迫和高高在上感,却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知识和思维。看周作人所写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看如今的一些拼凑的文学史,或者故意用生涩隐晦字眼所写的专业著作,不能不思考何谓真正的大师。
读胡适的时候一并读过,当时还读了骆老师那篇评述胡适周作人文学史主张的论文,写得非常清楚,要找来复习一下。还有啊,后面那个“中书君”,就是钱锺书吧,文风和立场太明显了。
评分分中国文学为"言志"&"载道"两派,得"公安竟陵两派与新文学根本方向相同"的结论.有趣的是,附录里的一篇文章清楚的指出了周这种泛泛之论的不严谨之处,由此观之,仅为一家之言矣.虽然还是挺有趣新颖的
评分分中国文学为"言志"&"载道"两派,得"公安竟陵两派与新文学根本方向相同"的结论.有趣的是,附录里的一篇文章清楚的指出了周这种泛泛之论的不严谨之处,由此观之,仅为一家之言矣.虽然还是挺有趣新颖的
评分读胡适的时候一并读过,当时还读了骆老师那篇评述胡适周作人文学史主张的论文,写得非常清楚,要找来复习一下。还有啊,后面那个“中书君”,就是钱锺书吧,文风和立场太明显了。
评分此为知堂先生的演讲稿辑录,自然不比大先生《小说史略》之苦心孤诣。将文学史视为载道和言志的两种功用博弈的过程,不啻为一种新的思路。先生强调之中心或许在于,文学革命源流已久,绝非一蹴而就。一夜之间翻天覆地的剧变在中国式语境下恐难呈现,遑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君不见明代小说,活泼泼已有白话雏形。呃,或许宋元话本已是先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