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 等。
《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读《洗澡》,只觉意犹未尽。人物和言语之诙谐,揶揄和反讽之深刻都丝毫不逊于《围城》。两本书在总体趣味上是一致的,个人相当偏爱这种描绘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书。许彦成约姚宓游香山那一段,那是相当的“小城之春”,格外的“花样年华”。彦成和杜丽琳吵架会不自觉地说英语...
评分这断时间重读《洗澡》再合适不过了。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眼皮儿底下发生的还不都是历史。只是这个历史换了外衣,涂了油漆,或者干脆就是复制黏贴过来的。 朱千里的反应最像是众生相,泰然置身事外,还抽着臭烟斗说“这事和我没什么关系”。前几天你和我还要相互mean下彼此,酸...
评分钱钟书的《围城》,写的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杨绛的《洗澡》,写的是建国后的知识分子。 仆人眼中无伟人,同侪眼中无真儒。不论小说的影射是否确有其事,至少可以了解当时智识阶级中的佼佼者是如何看待他的同行,如何理解他们的遭遇。 近年来对知识分子,似有美化神化之嫌...
评分1.“超拔”,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标准 杨绛的《洗澡》前言写于1987年11月9日,但不知怎么,我看到的却是2004年人民文学的第一版。 在前言里,杨绛说:我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致尾巴,但绝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杨绛此时底气还是相当足的。 ...
评分他们俩并肩走向门口,彦成觉得他们中间隔着一道铁墙。姚宓开了走廊的灯,开了大门。 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着。” 姚宓没有回答。她低垂的睫毛里,流下两道细泪,背着昏暗的灯光隐约可见。她紧抿着嘴点了点头,想说什么,没说出来,等彦成出了们,就缓缓把门关上...
钱钟书未必喜欢方鸿渐,但杨绛肯定是偏爱姚宓的。
评分在书店看见就蹲下来读了一章 索性买了回家看 姚宓与许彦成原是一个类型的人 说糊涂不糊涂 说聪明好像也聪明 又不够精明 倒是觉得完工丽琳这样的人物才有烟火气 总感觉故事没看完 应该再去看看洗澡之后 另外赞一声杨绛先生好功底
评分对于文中所谓‘洗澡’的理解其实就是某句话:人只有在洗澡时才没有阶级等级的区别,因为大家都是裸体。P.S.人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所改变,所以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的运动看起来实在可笑至极。
评分杨绛看得透彻,但毫不尖酸刻薄,不动声色地讽刺。人物虽多但都能立得起来,知识分子众生相。一段婚外恋写得很动人。
评分儒林外史新编。。。。血淋淋的真相是许多臭老九所害怕的,你想不想要《围城》的续集,真的是在围城里了,而且里面还有水,有人说那是澡堂,比围城还狠,因为城,你可以直接出去,但是,澡堂就不行了,因为如果没有衣服,想出也出不去,直接让你想到波伏娃的第二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