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彷徨》目录: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人都说,《伤逝》是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 果然是唯一啊,大概谁也不难看出,这小说里字里行间弥漫的氛围,全不同于作者其他任何一篇激烈的作品。他不再作为旗帜鲜明的裁判,冲上场来,厉声喝断谁谁谁,罚他滚出道义的训练场。没有令人忍俊不禁击节称快的反讽,没有机...
评分呐喊 彷徨 书评 语文课本里出现过的作者,大学还会在图书管里翻出来看的,想来只有鲁迅和蒲松龄。同样有趣,不同的是,鲁迅总是带着沉重的冷调,而蒲松林则带有瑰丽的色彩。 在长大一些,工作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偶然拿到《呐喊》和《彷徨》,感觉又不一样了。那种阴郁...
评分 评分 评分第一次从头到尾读完了彷徨。鲁迅的两部人世小说集取名的不同,直承了呐喊更多是对文化与社会的批判,而这本册子则偏重家庭和生活的困局。尽管两者同样对人性洞悉透彻、立意直切横绝,但彷徨一书,显然以更亲近世俗的视角描绘了世俗的艰困、束缚与隔阂,以更贴合人生的笔触刻画了人生的离索、孤独和寂寞。在小说的篇目上,教科书往往高捧祝福,我却更流连于伤逝。它将爱与生计的冲突,推至极限,把初生的情侣放上万丈悬崖,令人想又不敢想,无比同情的同时,深深忧惧。
评分因为贺喜引过其中的两篇小说,并几乎花一小时把《伤逝》读了一遍,于是自己找来《彷徨》重新读了一遍。鲁迅的短篇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的多样性,《伤逝》的自我回忆,《示众》的场景白描,《在酒楼上》的对话驱动,《长明灯》的对象淡化,《高老夫子》《肥皂》的言不由衷,《离婚》《弟兄》《幸福的家庭》的强烈对比,《孤独者》的人生聚焦,可以体现出鲁迅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一次读《彷徨》似乎是在高二的时候,和《故事新编》《呐喊》一起,鲁迅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我的写作思路。然而自己毕竟不在高中,也不再有当初的热情,阅读过程中只是充斥着稍许伤感而已,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冲突。
评分第一次从头到尾读完了彷徨。鲁迅的两部人世小说集取名的不同,直承了呐喊更多是对文化与社会的批判,而这本册子则偏重家庭和生活的困局。尽管两者同样对人性洞悉透彻、立意直切横绝,但彷徨一书,显然以更亲近世俗的视角描绘了世俗的艰困、束缚与隔阂,以更贴合人生的笔触刻画了人生的离索、孤独和寂寞。在小说的篇目上,教科书往往高捧祝福,我却更流连于伤逝。它将爱与生计的冲突,推至极限,把初生的情侣放上万丈悬崖,令人想又不敢想,无比同情的同时,深深忧惧。
评分可以反複讀的現代小說有哪些?魯迅和郁達夫。
评分大抵是要重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