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爱与孤独》收录了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来说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故乡民情、台湾风情、旅美心情。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就没有了新鲜感。一座城是这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年纪是这样,一种生活也是这样。新奇之后如何继续,或者如何接受平淡? 去时的路上翻完了周国平《爱与孤独》,最期待的关于婚姻的领悟,是以婚姻的悖论为题,而且即便认识如此深刻,周国平的婚姻还是...
评分摘要: 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的琦君是极少数的从事真正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她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信奉着“感人心者,莫善于情”这句名言,她始终怀着一颗纯朴的慈悲之心,用“情眼”看世界。于是,在她的作品下,处处都是...
评分摘要: 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的琦君是极少数的从事真正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她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信奉着“感人心者,莫善于情”这句名言,她始终怀着一颗纯朴的慈悲之心,用“情眼”看世界。于是,在她的作品下,处处都是...
评分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就没有了新鲜感。一座城是这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年纪是这样,一种生活也是这样。新奇之后如何继续,或者如何接受平淡? 去时的路上翻完了周国平《爱与孤独》,最期待的关于婚姻的领悟,是以婚姻的悖论为题,而且即便认识如此深刻,周国平的婚姻还是...
评分有些章节反复读,就像不断抚摸 自己心里的小心思。有些章节也会快速略去, 但是读罢的确让我更温柔和平静的思考评价问题, 值得一读
我喜欢琦君,她是我读过写得最温暖、窝心又最慈悲的女作家。
评分我喜欢琦君,她是我读过写得最温暖、窝心又最慈悲的女作家。
评分极温和的琦君,即使下笔写生活的残酷也有深情。从前喜欢的她,喜欢的张晓风,都是如此。后来越来越乖戾,读简贞,黄碧云,西西,听神经质的声音,看极阴暗的电影,非用极端不能安抚焦灼和暴躁。偶尔再看到琦君散文上架,随手拈来还是有最初读到写母亲酿桂花露时的喜悦和芬芳,欢喜。可如今的我也只能略略的回头看一眼罢了。
评分极温和的琦君,即使下笔写生活的残酷也有深情。从前喜欢的她,喜欢的张晓风,都是如此。后来越来越乖戾,读简贞,黄碧云,西西,听神经质的声音,看极阴暗的电影,非用极端不能安抚焦灼和暴躁。偶尔再看到琦君散文上架,随手拈来还是有最初读到写母亲酿桂花露时的喜悦和芬芳,欢喜。可如今的我也只能略略的回头看一眼罢了。
评分非常非常喜欢琦君。小时候读过她的《母亲的金手表》那本书,她写童年趣事写得非常棒,很有共鸣,很想看她的其他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