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于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为发起人及领导者之一,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字街头》等重要文学刊物。
鲁迅生前出版有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在整理中国古籍和翻译外国文学方面也成绩卓著。其全部著译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编为《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
《呐喊》(增订版)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小说14篇。《呐喊》(增订版)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严格的现实主义形象,巧妙的艺术构思,一篇又一篇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裘沙、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经历用画笔揭示鲁迅的思想体系,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在《药》中,夏瑜未曾真正出现过,但他却是《药》真正的主角,是这短短3000字里浴火重生的高洁灵魂。鲁迅先生以沉痛悲愤之笔,绝望哀悼之墨塑造了一个在民族危亡的狂澜中,为拯救奴性愚民而殒身不恤的革命者。 他是寂寞奔驰的猛士,在茫茫无际的黑夜,燃起信仰之火,而那火光是...
评分鲁迅于1918-1922年间创作的15篇小说,合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在“警钟日报”或曰“俄事警闻”时期,鲁迅弃医从文,转向改造“愚弱的国民”。从东京回北京后鲁迅倍感“寂漠”(无物之阵,略显虚无主义)的“十年沉默期”,在“S会馆”抄古碑。 于《呐喊自序》中写到的“...
评分少年时,鲁迅更像一则笑话。“……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 同学们忍不住笑。“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大家几乎笑成一团。“立仆”——这就是我当年对鲁迅最深的印象。 还算是个青年的时候...
评分我想鲁迅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一定累了,不然到写《呐喊》的时候心如此的绝望。有人说他是关心人民疾苦。但更可能是累得没有心情在抬头了。当然,他毕竟是个人嘛,从中国辗转到日本再回国,这条路那么长那么长,鞋底磨掉了好厚一截,以至于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力不从心。 不...
评分---读鲁迅的《明天》 《明天》写于1920年6月,是鲁迅先生《呐喊》中一篇反映妇女命运的作品。《明天》叙述了死去丈夫不久的单四嫂又不幸痛失爱子的悲惨身世,同时轻描淡写地勾勒了江南小市镇的“古风遗俗”。 单四嫂子...
高中生必讀書目。
评分喜欢鲁迅的犀利。想起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中其实觉得有点怆然,想到那个荒唐的时代,愚昧的人们。最近一读龙应台,是的,龙先生的笔也是犀利的,直戳人心,叫人想撸起袖子来跟她吵一架,可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种居安思危的人。人应当有critical thinking
评分我和鲁迅 是曹老师给的题目。 不知从何下笔,就翻看翻看 之前买的呐喊 我看到的是一个说故事的鲁迅,其他的别人都已定义。我只在乎我看到的鲁迅。 和马老师讨论的时候,会问他什么是槐蚕。^_^ 《明天》的母亲最为无奈和可怜。也是广大母亲的化身。我自以为。 看了一半,希望可以尽快读完。还有 《彷徨》 会是不一样的滋味吧。
评分从众,无知愚昧,看客,自私,虚荣,好占便宜,怯懦,麻木冷漠,窝里斗,懒,恃强凌弱。“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不久将要闷死,因是昏睡中死去并不感十分痛苦,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清醒的几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忧愤深广,辛辣讽刺
评分我和鲁迅 是曹老师给的题目。 不知从何下笔,就翻看翻看 之前买的呐喊 我看到的是一个说故事的鲁迅,其他的别人都已定义。我只在乎我看到的鲁迅。 和马老师讨论的时候,会问他什么是槐蚕。^_^ 《明天》的母亲最为无奈和可怜。也是广大母亲的化身。我自以为。 看了一半,希望可以尽快读完。还有 《彷徨》 会是不一样的滋味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