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革命氛围

后革命氛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里夫・德里克,生于土耳其,现为美国杜克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中国史和中国革命史,是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同时也是美国后殖民批评家代表人物之一。德里克的理论兴趣常常是将中国作为具体的对象,作为一个案例,同他关注的问题框架结合起来。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美)阿里夫﹒德里克
出品人:
页数:322
译者:王宁
出版时间:1999-8
价格:19.00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00425601
丛书系列:知识分子图书馆
图书标签:
  • 哲学 
  • 社会学 
  • 后现代主义 
  • 德里克 
  • 西方马克思主义 
  • 海外中国研究 
  • 政治 
  • ArifDirlik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德里克的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文化批评都是以中国作为具体案例而展开的。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对全球化和后殖民的关注、对中国和现代性的审察,使他具备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学术眼光,本书集中体现了德里克90年代以来对上述诸问题的种种思索和探讨,也是德里克专为中国读者选编的论文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德里克此处提及的第三世界主义,不是毛泽东的论述,而是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分别作为第一第二世界的第三世界主义。德里达也提到,三个世界深植于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构图。,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关注,是否基于同样的马克思主义思路?这里再次凸显了戴锦华所言法农在后殖民中的特殊位置。“混杂性”(hybrid)与土著居民和流动性偏弱的下层阶层无关,更多是在第一世界生活的前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精神结构的自我写照。“16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来自中国历史内部的力量而非一个初具形状的世界体系的力量。”甚至可以反过来说,16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因为嵌套并受制于一个初具形状的世界体系的力量(通过耶稣会教士、沿海的倭寇和荷兰人的入侵),作为反应,以强化的封建性(集权和闭关政策)远离了本来可能继续的自发性生长。

评分

好!该书非“后殖民”理论 ,而是对后殖民理论以及全球化主义的批判。

评分

评分

《作为霸权思想和解放实践的文化主义》一文特别精彩!对于理解全球六七十年代的文化革命的得失成败很有帮助。怀念老爷子。

评分

后殖民主义继承的是后现代思想的衣钵,是全球资本主义思想的产物。阿皮亚说,后殖民主义是买办知识分子。把中国的儒家运动与后殖民思潮并列讨论以前没见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