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筆名啓之。學者。1951年生,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初任教北京電影學院,後齣國講學,現供職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嚮:一、文化大革命。著有《內濛文革研究》《文革大辭典》二、影視研究。著有:《短長書》、《盤點遺産》《守望傳媒》《民族的自傳:薑文與<鬼子來瞭>》,並譯有美國著名作傢包柏漪的長篇小說《八月》。
原刊編者按:一位中國學者到瑞典隆德大學講《中國文化與中國電影》,經常聽他的課的是四位洋學生,這“四大金剛”都在中國呆過,對中國國情一知半解,經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為什麼焦裕祿說他是老貧農的兒子,他想繼承人傢的遺産嗎?為什麼孔繁森對司機說起自己老婆的時候,不說“我太太”,而說“你嫂子”?革命芭蕾舞劇讓漂亮的大腿與野蠻的刀槍共舞,它在錶現性與暴力的和諧嗎?……在這些奇談怪論的圍攻下,中國學者孤軍苦戰,以口舌為刀槍,以臉皮為盾甲,使盡全身解數,時而節節敗退,時而小有斬獲……等待他的是凱鏇還是敗北?閉捲沉思,答案自得。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中西风马牛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吴迪 开本: 32开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1 页数: 340 【作者简介】 吴迪,笔名启之。学者。1951年生,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初任教北京电影学院,后出国讲学,现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
評分连续几天,在去驾校学车的路途中,翻完了这本书。 同样一部电影,在东西方不同的观众眼中,竟然能够看出那么多迥异的意味来,说明了什么呢?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自然都是原因。当然,还有方法论的问题。 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影印象的对照下,中...
評分在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因为名字奇怪但普通,没什么借阅率! 打开书发现,基本内容如下:以诙谐的态度,一反学术面孔,在异国的环境里,与一群观念相差千里的洋学生谈论中国当代电影,诠释中西方文化对撞的内容,是"求新声于异邦",还是"风马牛而不相及",吴迪先生的《中西风马...
評分书已经买了很久了,前几年看过一遍。闲来无事,随手又拿起,不想距书出版已将近十年了。 书中所讲之事与当下较之,应的确有十年之久了。现在看起来,与当初不是一般风味了。 书中的那些“中西文化冲突”如今也更能体会的深刻一点。毕竟与数年前相比,如今的互联网正迅速地普...
評分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是“让你学会写影评”,坦率的讲,电影我看了不少,但写影评的水平low到不行。光这样一个亮点就把我吸引住了,和我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不妨考虑入手。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典籍,也不是说教书,学生教授在课堂的那些幽默风趣的对话,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
2007年3月16日
评分當年政治課薑華推薦的書,補補課吧
评分外國學生不好教啊。
评分對中國電影唯一吐槽有品質保證的學者,尤其與各種研討會發言者做比較之後。吐槽變為史論就有瞭《毛澤東時代的人民電影》。猶記得先生在課上“三要三不要”的學術教誨。
评分好玩的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