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沃森(James D.Watson)1928年齣生於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學修動物學,後來前往歐洲,在哥本哈根和劍橋從事研究工作,在那裏,他和弗朗西斯・剋裏剋閤作發現瞭DNA的結構,並因此分享瞭1962年的諾貝爾奬。1990年代,沃森成為第一個主持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首席科學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學界同類!
甚至過之!
很多國人把科學看作象牙塔,
其實塔裏的骯髒就跟唐僧的最後一站是佛祖的玩笑。。
没读过这本书,但读前是有疑问的。 他本人的发现过程,是否详细介绍如何用不道德的手段,偷偷使用英国国王学院那位女士的数据。那些数据完全是想像的关键性引导依据。他本人有设想和认识全局的优势,但我希望他能诚实的回顾这场个人经历,包括那位黑暗中的DNA女郎,他...
評分今天是女神节,分享一下,一月读书的内容,科研女神:Dr.Rosalind Franklin 2017年的愿望是读12本书,这是一月读的「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由双螺旋发现者之一的James D. Watson于1968年出版。读完后,没有什么特别...
評分(载《书评周刊》2003年6月) 科普著作的翻译还有救吗? ·方舟子· 当前翻译著作质量普遍低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报刊上也常常见到露文章,像把“孟子”翻译成“门休斯”、“体质人类学”翻译成“物理人类学”、“氨基酸”...
評分(载《书评周刊》2003年6月) 科普著作的翻译还有救吗? ·方舟子· 当前翻译著作质量普遍低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报刊上也常常见到露文章,像把“孟子”翻译成“门休斯”、“体质人类学”翻译成“物理人类学”、“氨基酸”...
評分对《双螺旋》这本书早有耳闻,原来见过汉译本,翻译的挺差劲,读了几页就放弃了。这次有幸搞到原作,颇激动啊。 之前也看过一些介绍科学研究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的猜想》,也算是中国人写科学家的经典吧。说真的,当时我初中,看《哥》真的...
我曾經是個科學愛好者,現在和將來都會是。對聰明的頭腦有無限敬仰之心。科學傢的想象力豐富著我們的物質生活。邊界總使我著迷。可惜,我覺得我不夠聰明……
评分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應該一讀
评分故事確實好看,科學工作者的競爭和閤作,重要發現如何推進,停滯和插麯其實占瞭大部分時間,突破是如何産生,實驗、計算、爭論、探討與電影、喝酒、度假、聊姑娘交織在一起,科學傢的自述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研究的脈絡。翻譯錯誤頻齣。
评分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應該一讀
评分個性十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