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钩稽相关历史资料,考察了中唐“春秋学派”形成与的过程,说明一家私学如何进入以科场为代表的官学体系之中,具体考索了中唐诗人与这一学派与学风之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晚唐主要的诗歌流派与诗歌风格形成的学术背景,从学术思潮、学术方法、上人知识结构诸方面分析了中晚唐学风的转变对诗风演变的具体影响、并从这一角度对中晚唐诗歌的审美特征作了新的阐释。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失眠匆匆翻過,經學科舉与文學,如作者所說,僅是初期的嘗試性探索。理性、知識一類名詞的使用很有眼光,中晚唐的重要問題幾乎都有所涉及,但因全面而不夠深入,今日依然值得展開。ps:258頁有唐代藏書家統計
评分三星半,速读翻过,文风扎实稳健,属于老派治学风格,从学派学风讨论文学,多归纳而少演绎,因此读起来拍案处少。中唐由重礼学到重《春秋》《论语》、由《汉书》《文选》之学转向更广阔的学风,先从啖、赵、陆《春秋》学派讲起,讨论对新乐府讽喻诗的影响,接着谈元和龙虎榜一代体现的求新学风与尚奇诗风,然后就中唐子学复兴谈诗歌理性化,最后谈士人知识化及史学兴盛,由此导致尚学和怀古咏史风气的出现。整体上大背景描述很见功力,与诗歌的贴合却稍觉乏力。
评分还是本科毕业论文
评分很有收获,对思想史与文学史交互关系的论述很有启发。本来很期待讲中唐子学复兴那一章,不过主要是从好论述说理的角度讲对诗的影响。从文章角度讨论子书在中唐的影响似乎还可以挖掘一下
评分很有收获,对思想史与文学史交互关系的论述很有启发。本来很期待讲中唐子学复兴那一章,不过主要是从好论述说理的角度讲对诗的影响。从文章角度讨论子书在中唐的影响似乎还可以挖掘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