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

卫三畏生平及书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卫三畏:生于纽约州伊萨卡。1833年抵达广州,在中国工作长达40年,最初的工作是编辑和印刷《中国丛报》,后担任翻译工作。再后携家眷到北京居住。在1856到1876年二十年间曾七次代理驻华公使职务。辞职回美国后被耶鲁大学聘为该校第一位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卫斐列
出品人:
页数:315
译者:顾钧、江莉
出版时间:2004-05
价格:3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46172
丛书系列: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图书标签:
  • 卫三畏 
  • 传教士 
  • 基督教 
  • 来华传教士 
  • 史料 
  • 历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近代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套丛书具有其特殊意义。那就是从晚明以来的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笼统地说,晚明以来到达中国的西洋人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二是商人,三是外交官。但从晚明到清代中期,能深入内地,能深入宫廷与民众之中的人只有传教,甚至在乾隆年间严禁传教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传教士秘密进入内地。而商人历来只能活动于澳门与广州,有时再加上其他一些沿海港口,至于外交官则只有使团性质的短暂停留。晚清以后,商人与外交官的活动显著加强,但传教士来华的活动则更加公开也更加深入,其影响程度依然远在外交官与商人之上。

与此同时,传教士中的佼佼者或者知名度较高者,其主要功绩或在历史上的重要表现并不在传教的成绩方面,而在于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或在中外关系史方面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好有坏)。这套丛书具有其特殊意义。那就是从晚明以来的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笼统地说,晚明以来到达中国的西洋人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二是商人,三是外交官。但从晚明到清代中期,能深入内地,能深入宫廷与民众之中的人只有传教,甚至在乾隆年间严禁传教的情况下,依然有许多传教士秘密进入内地。而商人历来只能活动于澳门与广州,有时再加上其他一些沿海港口,至于外交官则只有使团性质的短暂停留。晚清以后,商人与外交官的活动显著加强,但传教士来华的活动则更加公开也更加深入,其影响程度依然远在外交官与商人之上。

与此同时,传教士中的佼佼者或者知名度较高者,其主要功绩或在历史上的重要表现并不在传教的成绩方面,而在于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或在中外关系史方面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好有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94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他们争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到克莱门特十一世时才有一个叫布尔(Bull)的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布尔并没有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将这场争论归结为个人的不同看法,而非宗教观念上的分歧。” 虽未见原文,但据本人揣测,这个Bull,应该指的是教皇克...

评分

第94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他们争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到克莱门特十一世时才有一个叫布尔(Bull)的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布尔并没有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将这场争论归结为个人的不同看法,而非宗教观念上的分歧。” 虽未见原文,但据本人揣测,这个Bull,应该指的是教皇克...

评分

第94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他们争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到克莱门特十一世时才有一个叫布尔(Bull)的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布尔并没有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将这场争论归结为个人的不同看法,而非宗教观念上的分歧。” 虽未见原文,但据本人揣测,这个Bull,应该指的是教皇克...

评分

第94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他们争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到克莱门特十一世时才有一个叫布尔(Bull)的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布尔并没有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将这场争论归结为个人的不同看法,而非宗教观念上的分歧。” 虽未见原文,但据本人揣测,这个Bull,应该指的是教皇克...

评分

第94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他们争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到克莱门特十一世时才有一个叫布尔(Bull)的人平息了这场争论。布尔并没有评论谁对谁错,只是将这场争论归结为个人的不同看法,而非宗教观念上的分歧。” 虽未见原文,但据本人揣测,这个Bull,应该指的是教皇克...

用户评价

评分

仅仅因为其平淡而没打五星,其实也许相同原因反倒是应该给他六星-是我太幼稚吧。从当时当处的一位老实、有修养、虔诚信教的外国人的角度看那一段的中外交往史真的是很有意思。两个意见:1-应该有个前言写明作者是传主的儿子。312页的书读到305页才确认这个基本信息,这让整个阅读过程有些惴惴不安-这个记叙角度太特殊了,应该被先知道一下;2-应该在重大事件出现在文本中时注解出中国历史学界一般对这一事件的称呼-比如P262的天津教案。这对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会很有帮助。

评分

那是上帝的使者,千里迢迢,远渡重洋,受尽磨难,其所为何?

评分

仅仅因为其平淡而没打五星,其实也许相同原因反倒是应该给他六星-是我太幼稚吧。从当时当处的一位老实、有修养、虔诚信教的外国人的角度看那一段的中外交往史真的是很有意思。两个意见:1-应该有个前言写明作者是传主的儿子。312页的书读到305页才确认这个基本信息,这让整个阅读过程有些惴惴不安-这个记叙角度太特殊了,应该被先知道一下;2-应该在重大事件出现在文本中时注解出中国历史学界一般对这一事件的称呼-比如P262的天津教案。这对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会很有帮助。

评分

卫三畏对中国与日本两国未来先知般的预言

评分

1878. On translating "God" and "Spirit".按,这套书的译笔真的让人觉得如鲠在喉.....几乎是英文句式中每一个词按顺序对应着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