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美國外交傢和政冶活動傢古維諾爾?莫裏斯對法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做瞭一番比較,他認為法國“以天纔人物取代理性作為革全命的指導,以實驗代替經驗,在閃電和陽光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前者,也正因為此他們一直在黑暗中措索徘徊”。盡管這兩次革命都凸顯瞭對有關自由、平等以及公正的相似的啓濛理念,但這次革命還是存著巨大的差異。美國人非常滿意於他們保留瞭許多英國的傳統,而法人卻緻力於對其韆年曆史的完全破壞。美國人接受非暴力的政治衝突,而法國人將團結統一看得高於一切。美國人強調個人權利,而法國人著重於一切,美國人強調個人權利,而法國人著重公共秩序和團體的內聚力。 為什麼這兩次革命沿著不同的軌道前進?這兩種對民主的不同理解視角,對近代曆史發展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呢?它們又對今天的民主給予何種經驗教訓?用一種明晰的敘事型的體例風格,並特彆強調對當事人的生動描述,蘇珊?鄧恩始終追尋著這兩次偉大革命在從近代曆史一直到我們當代革命運動中所遺留的影響。她的曆史學分析和政學分析有機結閤,對那些對民主國傢治理方式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极好的书,是在看到朱学勤先生的书评(http://sunrui998.blog.hexun.com/7389672_d.html)之后买的,朱先生评得到位,小子就不恬言了.
評分极好的书,是在看到朱学勤先生的书评(http://sunrui998.blog.hexun.com/7389672_d.html)之后买的,朱先生评得到位,小子就不恬言了.
評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評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評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翻譯之瑕疵不能掩蓋其經典,不知老硃是不是真的抄襲瞭蘇三同誌
评分做瞭14頁筆記……雖然觀點大多早已瞭解,但還是受益匪淺。實驗和經驗,突變和漸進,閃電和陽光,我們做的是怎樣的選擇,得到的又是怎樣的結果,在曆史中一目瞭然。
评分補記,大贊譯者~
评分美國革命是與眾不同的,因為是在新大陸,周圍也沒有敵人,更沒有傳統勢力,一切可以從零開始,所以美國革命對其他地方都不具有參考意義
评分做瞭14頁筆記……雖然觀點大多早已瞭解,但還是受益匪淺。實驗和經驗,突變和漸進,閃電和陽光,我們做的是怎樣的選擇,得到的又是怎樣的結果,在曆史中一目瞭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