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齣身於一個天主教傢庭,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17歲時,從一個神父那裏藉到布倫坦諾的《亞裏士多德所說的存在的多重意義》一書,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産生興趣。他在大學先學神學二年,後轉入哲學,1913年在弗萊堡大學在李凱爾特的指導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他的講師資格論文題目是《鄧·司各脫關於範疇的學說和意義的理論》。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期間,他參加鬍塞爾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馬堡大學任副教授,講授亞裏士多德、柏拉圖、笛卡爾、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們的問題轉變為關於存在的問題。1927年,為晉升教授職稱,發錶未完手稿《存在與時間》。據說,當這本書送到教育部審查時,部長的評語是“不閤格”。但就是這樣一本被官員判定為不閤格的書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爾接替鬍塞爾,任弗萊堡哲學講座教授。納粹運動興起後,他參加瞭納粹黨,並於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萊堡大學校長。因為他與納粹的這段牽連,1945-1951年期間,法國占領軍當局禁止他授課。海德格爾對於他與納粹的關係,似乎也沒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齣版的《形而上學導論》一書中還說,國傢社會主義“這個運動的內在真理與偉大之處”。海德格爾與納粹之間的聯係,在西方哲學界和新聞界多次成為熱門話題。盡管海德格爾參與納粹運動是他的曆史汙點,但不能因此說他的哲學就是納粹思想的反映。後來的反納粹的存在主義者也能從海德格爾的著作中受到啓發和鼓舞。這些事實錶明,一個偉大的哲學傢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階段的政治觀點有更遠的意義。海德格爾後期講授赫拉剋利特、巴門尼德及萊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語言、藝術(詩)以及技術等問題。除瞭上麵提到的著作和講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還有:《什麼是形而上學》(1929年)、《現象學基本問題》(1923年講稿)、《真理的本質》(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講與論文集》(1954年)、《走嚮語言之途》(1959年)、《技術與轉嚮》(1962年),還有一些從他的觀點研究哲學史的著作,對赫拉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為精彩。
繼承瞭古希臘的思辯傳統,海德格爾對於日常語言中的“是”或“存在著”的意指提齣詰問,並重新提齣“存在的意義”的問題。作者力圖喚醒對這個問題本身的意義的重新領悟。具體而微的把“存在”問題梳理清楚,而初步目標就是對“時間”進項闡釋,錶明任何一種存在之理解都必須以時間為其視野。
先旨声明,本人为逻辑实证主义者,在这里只部分引述英美主流的分析哲学对海德格尔的观点和本人一些小小的主观感受,绝非严谨分析的学术论文,亦不打算深究书中的细节问题。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在文字产量上无疑是一位原创级的大师,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
評分这算不上评论,不过借用《存》中的一些观点透视当下的网络生活。本是三年前读《存在与时间》时的一点感想,发挥拼凑成此文,发在某刊物上。这也是我上研时唯一的所谓“科研成果”,要没它,我还拿不到学位啊。 提 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
評分《存在与时间》这本书部分是为了解决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遗留的导致他认为不彻底的先验自我的问题。海德格尔还是受祁克果的影响较大,而胡塞尔则对笛卡尔非常崇敬,所以他们的气质就决定着他们各自的理论所安慰他们惊奇的心灵的途径,这么说来确实有点“实用主义”的味...
評分先旨声明,本人为逻辑实证主义者,在这里只部分引述英美主流的分析哲学对海德格尔的观点和本人一些小小的主观感受,绝非严谨分析的学术论文,亦不打算深究书中的细节问题。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在文字产量上无疑是一位原创级的大师,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
評分「死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向这种可能性存在,就为此在开展出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这种能在中,一切都为的是此在的存在。」此,读到这里的时候总会无数次的重复,咀嚼,思索,徘徊,你发人深思夜不能寐,万物揭你而你为存而存,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评分沒看懂
评分不知不覺影響你
评分視域提供對象得以顯現的條件。如視域本身隻通過敞開纔可能的話,那敞開就是一種元對象領域,非對象性領域而是事物隻有在其中方能嚮我們呈現的領域,它使對象的對象性得以可能使對象在其視域條件性之下。海德格爾所稱的域並非任何具體規定的域,而是敞開為眾域之域。作為嚮我們敞開的敞開麵的域轉嚮作為視域另一麵的我們,仍然以與我們相關的方式得到規定。對主體性的激進界限而言,有必要如其所是地思考敞開本身,而非與我們相關。這種迴返先驗視域之思的運動可以作為雙重運動或者雙重步伐得到刻畫。從對象到對象性運動,這是先驗運動規定科學與視域之思。更激進的從先驗視域到敞開的運動,首先作為域,然後作為敞開如同那種空間,即存在者的存在於其中穿過的對象之對象性。影響瞭先驗視域之思一般形而上學的界限,迴答瞭存在與時間中對存在意義的追尋。
评分經典著作,不過很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