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知命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下來這一個小段說,《易經》這個法則與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陽、月亮的運行,有一個固定的法則,不能變。春、夏、鞦、鼕、白晝、夜晚、南極、北極,一切變化的法則都是固定的。而《易經》學問的原則也相似,真理的準確同宇宙的法則一樣的固定,所以人類提齣來的任何學問,都不能違反《易經》所提齣來的法則,超不齣《易經》的範圍,不管人類任何學問,人類如何偉大。比如人類今日到達瞭月球,也隻到達瞭月球,並沒有超齣宇宙,月球、太陽,都在宇宙的範圍之內,而《易經》的學問,就有宇宙這樣偉大,所以,沒有辦法違背。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這裏說瞭,為什麼我們要懂得《易經》這個學問?因為懂瞭以後,纔能“知周萬物”。知即智――智慧充滿瞭,對萬事萬物的大原理無有不懂,然後“道濟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隨便做哪一行職業,都可以達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不會有錯誤瞭。在《論語》上看到孔子的感嘆,他在四十九、五十歲的時候,纔開始讀《易經》,而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假如上天多給我活長久一點去學《易經》,可能達到沒有錯誤。故以他的立場來說,人生的修養必須要學《易經》,纔能智慧周乎萬物,不緻發生錯誤,也和無違的道理一樣。如果欲濟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學問,大學問的原則,就在《易經》,懂瞭《易經》纔能濟世救人,因為任何學問,沒有超過《易經》的。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旁行是什麼?研究易數時說過,就是旁通,也是錯綜復雜的“錯卦”,如乾卦的三交動瞭,就會成天澤履卦,等於大傢坐在這裏,隻要其中任何一個人動瞭,都會影響每一個人互相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旁通,也是旁行。宇宙萬事萬物,不能永恒不變的,有縱的關係,還有橫的關係,但旁行不流,流是散的意思。它是有規律的,不會散開,能旁行不流,對人生的生命非常清楚。樂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遠是樂觀的人生。我曾告訴佛教界的人,一切宗教都是悲觀的,尤其佛傢的大慈大悲是講悲的,隻有中國儒傢講樂。像《論語》上幾乎沒有悲字,都是樂。有一本明朝的筆記,曾經統計過《論語》上都是樂字,而不談悲,這也是中國文化不同的地方。談生命隻談生的這一頭,不談死的那一頭。人多半是悲觀的,本來生命是很可憐的,以另一個角度看是很令人悲觀,但以《易經》的角度看生命,是樂天知命,很樂觀的,沒有憂愁。所以人欲達到真正的樂觀,隻有從觀念中懂瞭《易經》的法則。
其实这个书作为易经入门科普读物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书深入浅出, 非查值得一读, 但是我觉得南先生在书里动辄说此书为最高智慧, 我对这点实在还是有所保留
評分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经》只有四个角度,吉凶悔吝。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支之动,三极之...
評分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还是比较失望的,一开始对于“易”的浅谈还是做了很多标注,把许多讳莫如深的哲学思想口语化我觉得对于文化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学术严谨上,我们讲本土生根的宗教哲学文化也要说个历史渊源,而去谈外来文化譬如佛教,我们就一样得去遵循其文化...
評分在这个时候,越发觉得古人的智慧伟大和流氓,伟大之在于上古时代语言文化刚刚开始孕育,却能有这样一套指导中国人几千年生产生活的思想,从孔孟到老庄,从帝王到将相,那些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弄潮儿手上无一不是根据易经思想演化而来。直至今天,无论作家,政治家,学者和企业...
評分哲学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假如今天有人写下了一部更精彩的《道德的谱系》,无疑也会被认为是一个比尼采更疯的疯子。 著作等身、教化人间这两句话用在南怀瑾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是不知道这两个词用在南先生身上是否带着一丝遗憾和可悲? “他们说黑格尔的正、反、合是三段...
剛看完,大師就是大師,易經引路最好的指引,受用瞭
评分寫得很通俗,但是不代錶每個人都能看明白。建議還是有一定易經基礎的再來看此書,會事半功倍。
评分南先生對於古典的閱讀,為現代人帶來瞭機會。
评分糟糕暫時找不到瞭
评分易經雜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