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陈万雄
出品人:
页数:197
译者:
出版时间:1997-01
价格:1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09777
丛书系列:海外学人丛书
图书标签:
  • 五四
  • 历史
  • 陈万雄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
  • 文化
  • 近代史
  • 近现代中国
  • 五四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思想史
  • 近代中国
  • 文学革命
  • 启蒙思想
  • 知识分子
  • 文化转型
  • 现代性
  • 批判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里要附带一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的重要,不应太侧重于衡量当时知识分子所提出革新方案的成效性,而应正视他们能无所回避、勇于揭露要中国摆脱厄运、走向现代化所必须面对的全盘问题。只有到此地步,中国人对自己的困境才算有彻底的认识。他们这一代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无庸讳言到今日尚未达成,因而五四时期所标示的改革课题仍具有生命力。可以断言,在此后的中国,只要知识分子仍旧被视为或自视为是推动历史的先驱力量,相信五四运动于知识界仍然有历久常新的魅力。不过笔者却认为,在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知识界能发挥了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只能是二十世纪初头的三十年间,这期间也正是由传统士大夫向近代型知识分子转化成功的第一代的形成和成长的时期。

其次,除了近代中国革新运动愈步趋深入,以至到五四时期而有一新文化运动的勃兴的历史进程外,我们不能忽略与这个历史进程相凑泊的第一代近代型知识分子的形成的历史条件。拙稿下面则试图从新文化运动溯源作条理去展示第一代近代型知识分子的形成之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作者简介

陈万雄,一九四八年生于广东省东莞县。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历史系毕业,随之入中文大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一九七七年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又在港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除曾兼任香港树仁学院和岭院学院讲师外,自日归港后,一直在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工作。现担任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专著有《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一九七九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信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新青年》及其作者
第一节 同仁杂志时期
(1915年9月―1916年2月)
第二节 作者群的开拓
(1916年9月―1917年3月)
第三节 北京大学革命派的阵地
(1917年3月―1920年)
第一节 运动的发轫
第二节 运动的指导力量
第三节 启蒙者的角色
第五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反传统思想
第一节 清末的反传统思想言论
第二节 清末反传统思想与五四时期的渊源
第六章 清末民初的文学革新运动
第一节 清末的白话文运动
第二节 其他方面的文学革新活动
第七章 结论:革命家与启蒙者的双重角色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绝对是一本被忽视的书,作者搜罗之勤,引证之广,远迈时流。思想阔达,特重思想、人物之间之渊源脉络,新青年与甲寅之关系证据确凿,一校一刊之言尤为不刊之论,新文化的革命源流亦为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北大的派系斗争潜流在著作中脉络隐现,惜不为后来者所重。绝非当下某些大...

评分

绝对是一本被忽视的书,作者搜罗之勤,引证之广,远迈时流。思想阔达,特重思想、人物之间之渊源脉络,新青年与甲寅之关系证据确凿,一校一刊之言尤为不刊之论,新文化的革命源流亦为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北大的派系斗争潜流在著作中脉络隐现,惜不为后来者所重。绝非当下某些大...

评分

老先生案头工作还是做得很足的,是真正做学术的样子,值得学习。 憋着一股劲看到最后,就是想看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结论部分有言:“......除胡适个别人外,他们都是政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大都与清末民国间的政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者、革命者和教育者集于...  

评分

绝对是一本被忽视的书,作者搜罗之勤,引证之广,远迈时流。思想阔达,特重思想、人物之间之渊源脉络,新青年与甲寅之关系证据确凿,一校一刊之言尤为不刊之论,新文化的革命源流亦为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北大的派系斗争潜流在著作中脉络隐现,惜不为后来者所重。绝非当下某些大...

评分

绝对是一本被忽视的书,作者搜罗之勤,引证之广,远迈时流。思想阔达,特重思想、人物之间之渊源脉络,新青年与甲寅之关系证据确凿,一校一刊之言尤为不刊之论,新文化的革命源流亦为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北大的派系斗争潜流在著作中脉络隐现,惜不为后来者所重。绝非当下某些大...

用户评价

评分

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横向展开,比较宏阔。此书沿波讨源,脉络清晰,亦是佳作。

评分

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横向展开,比较宏阔。此书沿波讨源,脉络清晰,亦是佳作。

评分

薄薄的小册子上架建议大概是:人文历史。还是读到一些新点子的

评分

资料好

评分

陈万雄在本书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前追溯到辛亥革命,试图证明五四作为一场文化运动是作为政治运动的辛亥革命的延续,其利用材料从人员构成、运动主要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证。本人看来,在五四和辛亥革命以至于晚清的关系上,毫无疑问是有明显的联系,但是是否能顺理成章推出五四就是辛亥革命直接产物或者延续是存疑的。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具有“半新半旧”特征的五四知识阶层身上的某种共通的中国传统思维或文化结构可能是推动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