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1918--1988),湖南双峰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曾任大夏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教授,《辞海》编委会委员及分科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曾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著有《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中国近代史词典》,著有《陈旭麓文集》。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陈旭麓先生为著名中国史学者,年轻时毕业于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解放后长期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著有《辛亥革命》(1955年),参与编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中国近代史词典》等。是书则被普遍视为其代表作,甚至有称之为“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陈...
评分本书是陈旭麓著的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著作,本书是1992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书是陈老的未完之作,这不得不成为史学界的一种遗憾,本书的出版是又其朋友冯契整理之后出版的,以完成陈老的遗愿。 本书分为二十章,前十九章是从近代史的开端讲起,其实中国以往的时...
评分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近代史的大部头啃完。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此书有如下感受: ...
评分依然不知道正式的书评应该怎么写,读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是的,看书的过程中时刻能看到高中近现代史书里的文字,总结性质的,判断定论性质的,但是这些结论的得出是那么自然流畅,合情合理。高中历史书是给了一个空荡的骨架,而本书...
评分比较同意陈老一直都在努力冲破官方史学以国家为中心以政治为主线以结果论成败片面绝对的逻辑,那个时代要摆脱马磕死本就不易,何况马有其合理之处。我甚至觉得今天我们一些所谓开阔立体的视野都源起于他们这一辈。任何一种政治蓝图都应记得,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文采真是好的没话说
评分2011-02-03 成书年代是文革结束不久,出版也未放开。在这个年代写出如此的书已经不容易。但其实读起来并没有新意,很多地方也是“思维惯性”使然,论述并不严密。对于史料的引用——特别是文字资料——丰富,组织也不错,和中学历史教科书相比有质的飞跃。这是一段带“个人感情”的历史书写,读来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有关近代历史的深深“屈辱感”——这本身未尝不反映中国人和史的一面,但同时也限制了视野,禁锢了迈向更深研究的脚步。读书笔记:http://www.douban.com/note/132357560/
评分比较同意陈老一直都在努力冲破官方史学以国家为中心以政治为主线以结果论成败片面绝对的逻辑,那个时代要摆脱马磕死本就不易,何况马有其合理之处。我甚至觉得今天我们一些所谓开阔立体的视野都源起于他们这一辈。任何一种政治蓝图都应记得,社会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虽说母校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镇之一,这本算是认真读过的为数不多的近代史研究著作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