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又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中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尔。
作为一个含蕴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行为,追忆不仅是对往事与历史的复现与慨叹,也寄寓着儒家知识分子追求“不朽”的“本体论”的焦虑;更体现了“向后看”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维模式。
全书不按年代排序,也不求分类阐述,作者通过新颖独到而又论证充分的阐述与分析力图为我们建构一个一追忆的殿堂:“诗、物、景划出了一块空间,往昔通过这块空间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1509年,37岁的王阳明葬好了三具骸骨,对着坟冢感叹说「我念你们三人客死蛮地无人殓尸才前来埋葬,却引起了自己无尽的悲恸」。 那里没有别致的楼宇,没有吴地的车马与山水,王阳明的这次葬客,更像是告别对文明世界所有寄托的一场仪式。在后人看来,这个被定格了的瞬间显然还...
评分九五年左右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后来曾一直寻找此书,终于在前几年才买到。 对于中国的古诗,有几种读法,我老人家的随手翻翻是一种品读,即随意读两首,闲来品品滋味。还有一些属于学读,即为了学到知识而读,把注释和点评都读了,尤其是点评,或学校老师的讲解,重在培养读者...
评分《追忆》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宇文所安尝试把英语的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读《追忆》可以于怡然间获得审美的快乐,亦可求得另一种感受古典文学的思路,既是相当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又随处可见思辩的火花。 《庄子 至乐》篇借骷髅之口,直言活人不能知死人之乐,以此...
评分“今人”之于“回忆”,隔着时空遥遥相望,彼此纠葛。当我们抚今追昔、感时伤怀之际,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流诸笔尖,而就在此刻我们是在试图搭建通往“回忆”的桥梁,安抚今日之我。宇文所安所写的此书正是在尝试解答围绕于此的诸多问题:搭起现实与历史的桥梁何在?是谁在搭建起...
评分《追忆》是一本关于回忆的书,宇文所安尝试把英语的essay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读《追忆》可以于怡然间获得审美的快乐,亦可求得另一种感受古典文学的思路,既是相当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又随处可见思辩的火花。 《庄子 至乐》篇借骷髅之口,直言活人不能知死人之乐,以此...
作为一个在碰上糟糕的学术著作中译时已经习惯性懒得吐槽的人,看到短评中对译文的赞美实在是忍不住。此书译笔优美不假,但译笔优美不是忽视大量错译的理由。翻翻《黍离》前三页就知道这个译本对原作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了,而且往往错在节骨眼上,还是意思截然相反的那种错法。相比之下什么“用事”翻成“咏史”都是小问题。五、六、七三章翻译相对好些。
评分没读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评分庆生的时候带在地铁上读第二遍结果读的入迷坐过了站>< 前四章真是非常灵光逼人欺人太甚。
评分回忆代表的是一种眷恋 还有执著于自己存在的一种探寻 借以抗拒的是消逝 毁灭引发的恐惧及遗憾。文学在时间的川流外 创造出一个个独立的 具有坚韧生命力和个性特征的小小世界 即使有时那些抵抗的努力也只是虚妄 而构筑本身就容易让人陷入悲伤
评分不得不惊异于他的许多视角、想法甚或上升到理论的观点,流连于丝丝入扣的解读;但也不得不说,或许早个几年,我会更多些“发现的激跃”,现在却实在受不了俯首可拾的过于文学化的臆想...还是堕入了史学、文献某派迂妄的路数?关键还是自身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远没有到位,不然对“异说”的体悟、惊喜或者批评,才会比较公正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