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義忠,1950年生於颱灣省宜蘭縣。22歲任職《漢聲》雜誌英文版,開始攝影生涯。三十多年來,他的鏡頭以颱灣百姓日常生活為主,跋山涉水,深入颱灣鄉土民間,尋找動人細節,拍攝瞭大量的珍貴照片,作品也成瞭颱灣獨一無二的民間生活史冊。阮義忠的著作豐富,對全球華人地區的攝影教育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1980年代齣版的《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1990至2000年代創辦的《攝影傢》雜誌影響最巨,被譽為“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啓濛者與傳道者”,“中國攝影教父”。
《人與土地》是“中國攝影教父”阮義忠最著名的攝影係列,拍攝於1974年到1986年,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齣並被收藏。該係列以黑白畫麵記錄颱灣鄉土風光及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反映瞭作者對自己成長的土地的價值和美的再發現,也是阮義忠對於颱灣鄉土人情的最後一瞥,這一瞥飽含著質樸深情。2011年年初,作者在《南方都市報》副刊部開設攝影專欄,首次執筆道齣《人與土地》拍攝背後的故事。本書為該專欄結集而成,阮義忠厚重優美、飽滿有力的文筆,證明他不僅是優秀的攝影傢,也是一位文字高手。
年轻的时候只爱拍风景,去到景色绝美处,咔嚓咔嚓地按下快门,拿回来放到电脑里、博客上,赢几声赞美,再虚伪地谦逊一下,然后心满意足。 到后来,遍地都是驴友色友,尤其是那种把镜头伸到当地人鼻头上拍所谓民俗人文的,让我对拍人更持怀疑态度。 但其实,山水...
評分台湾乡村的影像记录《人与土地》 因为学美术专业,所以挺喜欢摄影,在上学的时候,我在班中摄影的水平还不错,同学结婚一般都是我去照相。喜欢摄影所以也没少看摄影方面的书。家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与土地》类似的摄影专辑。但是这本书和绝不仅仅是一本摄影书,里面还流...
評分年轻的时候只爱拍风景,去到景色绝美处,咔嚓咔嚓地按下快门,拿回来放到电脑里、博客上,赢几声赞美,再虚伪地谦逊一下,然后心满意足。 到后来,遍地都是驴友色友,尤其是那种把镜头伸到当地人鼻头上拍所谓民俗人文的,让我对拍人更持怀疑态度。 但其实,山水...
評分图像很直接,文字也算是简单,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作者说年龄已老,希望能表达得朴拙、平润一些,然而字里行间总是不时有些滞涩的拖沓感,而不是作者期望的那样的透彻明晰。出于生,再入于死,那需要多么大的心劲呢?也许差距就在这之间吧。 2012.5.3
評分图像很直接,文字也算是简单,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作者说年龄已老,希望能表达得朴拙、平润一些,然而字里行间总是不时有些滞涩的拖沓感,而不是作者期望的那样的透彻明晰。出于生,再入于死,那需要多么大的心劲呢?也许差距就在这之间吧。 2012.5.3
作為攝影師的阮文忠說:“一切都在變,都在消失。在變化與消失的過程中,有一個瞬間被記錄下來,就成瞭不變的永恒。”阮文忠擅於將視角對準日常生活,質樸的土地,物命的歲月,農人的風霜、堅韌與尊嚴。婆娑世界,萬物有靈,生老病死的輪迴,顛倒錯亂的人生,因為鏡頭的記錄,而得以將消逝的本真保存瞭下來。照片跨版的設計有礙觀感,減分。
评分令人好懷念以前的村莊。
评分好書,裝幀不好扣一星
评分阮義忠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敬畏和謙卑。“對我來說,相機是贊嘆的工具,不是批判的利器”——但我想知道把“相機”換成“文字”會怎樣。
评分看過最好的一本攝影集,年輕時的勤勉拍攝可以見天地,幾十年後的沉積、再思考,加上佛教徒的寬容和大領悟,一杆妙筆做圖說,已經能見自己、見眾生瞭。排版很贊,圖片和文字位置巧妙,每一篇都有懸念有猜測,也是個互動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