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信

人生有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心武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
出版时间:2012-3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78650
丛书系列:窝藏书系
图书标签:
  • 刘心武 
  • 随笔 
  • 散文 
  • 书信 
  • 中国文学 
  • 中国 
  • 文化 
  • 信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箱二三十年前的书信失而复得,引发了作者跨度近三十年的回忆。作者追忆与冰心、孙犁、夏志清、余英时等故友的交往逸事,在感怀中创作本书,记录下世情动荡的年代里,文化精英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 而作者的一段人生也在这些事件中清晰展现:因“舌苔事件”受到牵连时得到过文坛巨匠冰心的安慰,在写作陷入低谷时得到过诗人邵燕祥的鼓励,在被媒体舆论抨击的时候得到过海外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的支持……前辈们的关爱让作者终生难忘。尽管他历经追捧、打击、标榜、质疑,却始终不为苦难折服,并沉淀出坚韧柔软的悯世情怀。 鸿雁传书的时代已逝,这样的文字记忆弥足珍贵。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家刘心武的作品我看得也并不多,近年只因他对红学的研究以及他续写了红楼梦引发争议开始才对他有所关注。如此一关注才知道他确实是一位值得读者关注的作家,因为他不仅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仔细品读以及探佚研究,把深藏其中的故事通过著书立说或是百家讲坛的方式分享...  

评分

我还是不能免俗,在捧起《人生有信》的第一时间,我翻到了可最后一篇《我续 红楼梦》。我们这个年龄的读者,我很怀疑,有多少人是读过《班主任》,有多少人是因为《立体交叉桥》对“刘心武”耳熟能详的。前几年,他突然因为研究红学在电视上大热,我才知道,刘心武曾经是我们这...  

评分

揣一封信在口袋 那是一个网络还没有进入家家户户的时代,他们习惯一封封或厚或薄信件,在笔端划过,在指尖摩挲。那也是一个神秘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信件,藏在他们的箱底,在某些时刻又再一次打开早已拆封的封口。里面总藏着的一些故事,不为他人知晓,也不让自...  

评分

书架上有刘心武的书六七种,这位是高产作家,特别是退休以后,除了“研红”之外,更是写了不少随笔。有的作品集定价高得离谱,比如三年前购买他的那本定价36元的《心灵体操》,就是在书店里犹豫了多次后,才猛下决心把它购回家来。我们没有读过他的《红楼梦》揭秘系列,他在《...  

评分

红尘中挣扎翻滚的人,行及后半段,便爱回忆往昔。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虽不至于如此哀伤,怀念之情却满溢。 古往今来,信件的作用极大,传讯息、传战况、传思念、传心情,留诸后世,也是一段佳话,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早有与妻书、朱生豪情书等浪漫派的信件珠玉...  

用户评价

评分

后半本比前半本人情味更重。虽然包含着对旧时光的粉饰或是美好化。另,都二十一世纪了还动不动政治挂帅实在是古董。虽然某并不喜欢刘心武的秦学。

评分

也可叫《往事的伤》或《撩拨记忆》,文人的相轻相重很过瘾。虽然“红学篇”明显拼凑,但这里有我最喜欢的一点:刘心武在开始写回忆录的时候,发现了新生活,这让我觉得前面200页写“斯人已去”的文字都有了延续和光明。8.22读毕。

评分

每当回忆涉及到体制对作家的控制和影响,刘心武先生就难免有点激动,下笔都不冷静了。以他的说法,他属于文坛的边缘人,主流不待见他,他也不搭理主流。一篇篇追忆看下来,怎么看都暗藏了一部政治斗争史。体制内的作家们,这个视角很少有人写,但不难想见,这里可能藏着所有中国作家共同的无奈与尴尬。

评分

每当回忆涉及到体制对作家的控制和影响,刘心武先生就难免有点激动,下笔都不冷静了。以他的说法,他属于文坛的边缘人,主流不待见他,他也不搭理主流。一篇篇追忆看下来,怎么看都暗藏了一部政治斗争史。体制内的作家们,这个视角很少有人写,但不难想见,这里可能藏着所有中国作家共同的无奈与尴尬。

评分

我一直习惯于用纸笔倾诉对友人的思念,虽然早已知利用电子邮件能够更快更好的传达心中所思,但仍不能抑制内心寄信与收信时的悸动。清秀的笔记、淡雅的墨香、摩挲的质感,书信的魅力远比直白的表达大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