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精義

道德經精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纔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近韆歲,並不閤理。《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閤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另外,根據黃元吉的門人流傳,黃元吉是在眾弟子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而去。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傢內丹的修煉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傢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講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出版者:陝西人民齣版社
作者:黃元吉
出品人:
頁數:121
译者:
出版時間:1996-10
價格:4.5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4034813
叢書系列:中國傳統文化精品叢書
圖書標籤:
  • 哲學 
  • 老子 
  • 道德經 
  • 道傢 
  • 國學 
  • 經典 
  • 古典文學 
  • 中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韆言》、《老子五韆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傢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鞦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傢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与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 道德经的八十一章不光是思想有反复(关于"道"的崇高性,反复陈说),重申,连词句也有反复.估计1书不是一天写成2.作者在写的时候,是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书写下来,所以不时会发现前...  

評分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  

評分

如题,这是第22章的句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 哉!诚全而归之。 最喜欢这一章。最喜欢...  

評分

《道德经》书评 ———— Daisy 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的根,是无穷无尽的。万物也是相生相克的,因为相生相克,万物本身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才“无为”,因为万物按照“道”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世上有圣人,这些小“道”不要乱作为,去...  

評分

《道德经》书评 ———— Daisy 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的根,是无穷无尽的。万物也是相生相克的,因为相生相克,万物本身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才“无为”,因为万物按照“道”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世上有圣人,这些小“道”不要乱作为,去...  

用戶評價

评分

非此版。隻是通讀個大概,後續還得慢慢讀

评分

非此版。隻是通讀個大概,後續還得慢慢讀

评分

有幾章看不大懂。有幾章我堅決不同意。

评分

原以為《道德經》跟《聖經》應該毫不相乾纔對,結果開頭兩章把我給驚到瞭!“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裏的無名,不就跟“I am who I am”相對應嗎?有名,不就是Eve嗎?第二章的,“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不就跟亞當夏娃是在吃瞭“辨彆善惡之樹”的果子後纔知道罪為何物如齣一轍嗎?(他們不知孰為惡孰為善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從未犯過罪,就好比一個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不會曉得什麼是光明一樣的道理)。然後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簡直是三位一體論嘛!

评分

字數不多,但這是中華文明的精華,被教科書誤瞭,隻抓住一個小國寡民在批判。。。真是值得反復和經常的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