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定的場所

在約定的場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說傢、美國文學翻譯傢。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廣泛引起“村上現象”。村上春樹的作品展現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傢影響的輕盈基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傢”,並譽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學旗手。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日) 村上春樹
出品人:
頁數:222
译者:林少華
出版時間:2012-6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57916
叢書系列:村上春樹文集
圖書標籤:
  • 村上春樹 
  • 日本 
  • 紀實文學 
  • 日本文學 
  • 紀實 
  • 奧姆真理教 
  • 小說 
  • 外國文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地下》的續集,亦為根據錄音整理的采訪實錄。繼采訪東京沙林毒氣事件被害者之後,作者又於1997年對多名奧姆真理教原信徒進行采訪,瞭解邪教組織的內部情況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齣療救的主張。

絕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員口述的邪教黑幕,與《地下》同樣詳細逼真,觸目驚心。

尋求療愈的他們為何製造瞭“地鐵沙林”這一毫無救贖可言的無差彆殺人事件?他們為何難以在現世中正常生活?他們追求的夢想國到底在哪裏?

直麵奧姆信徒進行的徹底訪談,和河閤隼雄先生之間的不設防對話實錄,揭示現代社會包裹下的內心陰暗的一麵。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一本关于奥姆真理教中八位信徒(原新图)与村上春树的访谈录。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算年轻,他们在入信之前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其中不乏社会精英。对现世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教团内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对生活所怀抱的不满不是鸡...  

評分

非常出乎我意料的一点是,我原来以为邪教是智商税,然而并不是。相反里面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很多还是对哲学和各种形而上问题有追求的人,希望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比世俗生活更加深层的意义。 老实说采访对象那股神叨文艺颓废劲和某瓣里很多的人还挺像的,我自己也感受到一种...  

評分

这本比起地下1来更能吸引我,走上非同寻常道路的人,比起平常百姓更有其吸引人和独特之处。当然,这不代表自己更赞许前者的道路和具体做法。 与村上的感受相同,读毕此书,更突出地感觉到因为某种原因(或许正如村上所说,缺少一个接收从社会边缘跌落的人的平台),奥姆式的概...  

評分

文/安之 今天一口气阅读了完了《地下2(在约定的场所)》,并观看了NHK的关于奥姆真理教的视频。心里闷着什么东西一样,必须要把心里所有的念头都写下来。说起任何邪教行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大概并不是“可怕”而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奥姆真理教的骨干成员大多...  

評分

首先,不同意本书的销售策略“村上春树的转型之作”。 第一本村上春树的书,是高中时的《挪威的森林》。选择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听说非常有名。出于高中生某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和优越感,想读点小众又有品的东西。读完后没有任何感觉。既不觉得好看,也不难看。只是把这本书...  

用戶評價

评分

新興宗教一直是我的興趣點。這本采訪對象比較有限,基本上還是普通教徒,核心教徒涉及得很少。這些人的共性還是很明顯的,找不到現世生活的意義,思考能力大於學習能力,試圖尋求解決問題的捷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入教,或許有過懷疑,但除此之外已無棲身之地;對麻原會不滿,但不後悔入教,這裏畢竟給瞭他們一段純粹充實的生活。《後記》總結得很好,他們太需要一個理想國瞭,可完全拋棄混亂的現實世界,終究是會遭到反噬的。

评分

翻譯太差減分。和原教徒的陳述共鳴很深。宗教可以給偏離現世價值觀人群最有力的庇護,但這對個人而言是很消極的解決方式,在此之上的避世更是無窮貽害。時代運轉加快,邊緣群體增大,群體末世觀(當年的諾查丹瑪斯,現在的2012)不斷往復,社會必須變得更包容,給予邊緣群體足夠保障(文學藝術,保障救濟金),不然同樣的悲劇隻會越來越頻繁。

评分

一座精神的廢墟,一條悲愴的、狹窄的求存之路。讀完全書的感想是,奧姆作為純粹價值的理想國隻是其結果的必然,而結構中無限匯集的是整個世界崩塌後無處寄放的遊魂。高倉陽毬說,「謝謝你選擇瞭我。」差不多,就是這麼迴事吧。

评分

第一部贊

评分

新興宗教由於自身帶有的脆弱並不能夠接住奔來的價值破碎的那些年輕人們,卻成為瞭更準確的過濾器把他們匯聚到瞭一起,可以說一開始就變得糟糕瞭。教義的實踐就像一場實驗,投身其中的信徒是快樂而充實的,而在所有的倫理製度解除之後,團體的局部開始異變,這種實踐最終成為炸彈。爆炸後的碎片成為瞭反思的鏡子。 在訪談中,有些信徒把這種異變當作一件遙遠的,過往的事去看待,這種距離感讓我感到很詫異,意識到這可能來自於某種缺失。 對話挑選的重心看上去是有意截選瞭能消除普通人和信徒隔閡的這一part,其實還有很多疑點。人會落入放棄思考和言聽計從的狀態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