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定的场所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村上春树 日本 纪实文学 日本文学 纪实 奥姆真理教 小说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5-02-02
在约定的场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Post Underground: The place that was promised 应许之地 1995年地震天灾噩梦终结了日本抗震技术的神话,沙林人祸噩梦终结了日本社会治安的神话,而且一并终结了日本社会管理机制和民族精神架构的神话。细井真一。Cakra脉轮。
评分这本书比地下1的价值要大得多,而且他的主旨实际是在于“麻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奥姆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丧失人性”,我觉得这才是纪实文学应该去探讨的问题——奇怪不能理解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个环节,隐藏了多少的心理因素……人也许会做出相同的动作,但做出这动作背后的心理一定决然不同
评分新兴宗教由于自身带有的脆弱并不能够接住奔来的价值破碎的那些年轻人们,却成为了更准确的过滤器把他们汇聚到了一起,可以说一开始就变得糟糕了。教义的实践就像一场实验,投身其中的信徒是快乐而充实的,而在所有的伦理制度解除之后,团体的局部开始异变,这种实践最终成为炸弹。爆炸后的碎片成为了反思的镜子。 在访谈中,有些信徒把这种异变当作一件遥远的,过往的事去看待,这种距离感让我感到很诧异,意识到这可能来自于某种缺失。 对话挑选的重心看上去是有意截选了能消除普通人和信徒隔阂的这一part,其实还有很多疑点。人会落入放弃思考和言听计从的状态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评分在地铁毒气事件中,很多奥姆教徒处于尴尬地位。他们既不是幕后的操控者,又不能像普通民众一样置身事外。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思考,却不能从生命中获得答案,他们和千千万万迷茫的年轻人,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评分比起采访受害者,我对于采访教团内部人士兴趣很浓厚。突然对奥姆真理教有很大兴趣了。。。求加入,哈哈哈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本书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
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一 这部作品,既不是小说,也没有主人公,更谈不上读者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套路的这样或者那样的描写。这两本书《地下》与《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是一套弥漫着死亡与迷茫气息的非虚构作品。在这本书里,村上春树充当一个聆听者,倾听日本的普通民众讲述自己的故事。当然,这些民...
评分一本关于奥姆真理教中八位信徒(原新图)与村上春树的访谈录。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算年轻,他们在入信之前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其中不乏社会精英。对现世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教团内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他们对生活所怀抱的不满不是鸡...
评分文/安之 今天一口气阅读了完了《地下2(在约定的场所)》,并观看了NHK的关于奥姆真理教的视频。心里闷着什么东西一样,必须要把心里所有的念头都写下来。说起任何邪教行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大概并不是“可怕”而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奥姆真理教的骨干成员大多...
评分非常出乎我意料的一点是,我原来以为邪教是智商税,然而并不是。相反里面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很多还是对哲学和各种形而上问题有追求的人,希望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比世俗生活更加深层的意义。 老实说采访对象那股神叨文艺颓废劲和某瓣里很多的人还挺像的,我自己也感受到一种...
评分我是不看灾难片的,因为非常容易代入情绪。即使是《2012》这种水的不能再水的灾难片,也足以让我看过之后的那个晚上无法好好入睡。我躺在床上反复的想,如果闭上眼睛,天崩地裂,大地震,大海啸来袭该怎么办,我反复的想好想这件事很快就会发生,直到头疼的不行才勉强睡了过...
在约定的场所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