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光潛(1897-1986),美學傢。安徽桐城人。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科教育係。193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3年獲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科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教務長。1946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文學院代院長,中國美學學會第一屆會長,民盟第三至五屆中央委員。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畢生從事美學教學和研究,在西方美學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麵造詣較深。著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譯有[德]黑格爾《美學》等。
本書是“蓬萊閣叢書”之一。深刻研究瞭詩學這一課題。該書輯取的論文具有開創性且篇幅不大,並有著名專傢的導讀,不僅梳理全書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示其學術源流,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大師們的學術個性。這些論著,材料翔實,論據確鑿,觀點新穎,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昨天看文章写道,读书之后,还要吹牛, 效果会更好。 那么,我来谈谈诗歌? 许倬云先生的文章中说:中国的诗歌是建筑于自然之上的。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国家,而文人一般出身于小地主阶级,于是,对节气、对自然的变化尤为敏感。 自《诗经》而降,中国诗歌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感应...
評分再读第十三章,顺手摘几句朱先生的妙语: 1.诗是人格的焕发。 2.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 3.陶渊明的人格最平淡也最深厚。 4.一个人的性格成就,和他所常往来的朋友亲戚们很有关系。 5.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評分此书创作不易,有筚路蓝缕之功,历来人人皆知读诗,而创发诗论尤难,其抽丝剥茧可于各章细细体会,朱师心血所在处,可谓篇篇皆是。《陶渊明》一章尤为引人注目,因其不枯燥,非纯理论性分析,故更易读。此文从陶渊明身世际遇、情感生活、人格风格三方面入手,可谓字字落到实处...
評分藝術是情感在一定媒介上的加密和解密的互動。
评分大師傑作,深入淺齣,厚積薄發
评分每個人的心中大概都有一些「覺得早該讀卻沒讀過」的書,在我這裏,此書便是其中之一,有時候我便會忍不住作「讀過」狀。很早就在不同的師長處知道此書極重要,也早就買瞭,卻一直沒讀。終於讀瞭一遍,確實極其重要,至少其中對於文學史的許多判斷,是值得繼續研究的。
评分神傳奇巨作,震撼程度近年少有。格外在意中外援引,典型的比較文(詩)學。以古推今,更是契閤瞭20世紀20-30年代民俗學研究主題之一的民歌。呼應顧頡剛,亦糾正顧頡剛古史辨部分以偏概全——精神實閤張萌麟先生之默證。對“頓”的理解過於常人,倒句的想法太綺麗瞭。
评分http://www.jiachangdushu.com/index.php?app=task&ac=details&id=289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