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莎墓園日記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木心 文學 颱灣 散文 小說 中國 短篇小說 詩文集
發表於2025-04-26
溫莎墓園日記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語言好,玩票寫小說,可不比大多數職業作傢的語言考究得多?當然,當下的中國,值得用考究的語言去描狀把握嗎?
評分裡麵的篇章一半像小說,一半像記敘文,或者散文,最愛《壽衣》那篇,寫得很溫情。
評分像是一不小心掉進瞭誰憂愁的迴憶裏
評分好書
評分離彆,走的那個因為忙於應付新遭遇,接納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彆的那個,仍在原地,明顯感到少一個人瞭,所以處處觸發冷寂的酸楚——我經識瞭無數次“送彆”後纔認為送彆者更淒涼。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1986至1999年,颱灣陸續齣版木心文集共12種。
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傢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木心文學係列首度在大陸齣版,同年,應故鄉烏鎮邀請,迴國定居,時年七十九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淩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分身」、「化身」似乎是我的一種欲望,與「自戀」成為相反的趨極。明知不宜作演員,我便以寫小說(其實屬於敘事性散文),用「第一人稱」療慰、來滿足「分身欲」、「化身欲」,寬解對天然「本身」的厭惡。
離別,走的那個因為忙於應付新遭遇,接納新印象,不及多想,而送別的那個,仍在原地,明顯感到少一個人瞭,所以處處觸發冷寂的酸楚--我經識瞭無數次「送別」後纔認為送別者更淒涼。 --摘自〈此岸的剋利斯朵夫〉
《溫莎墓園日記》是木心的小說選集。木心曾說,他的短篇小說可說是一種敘事性散文,就像音樂上的敘事麯。
本書取材駁雜,型態多變,時不論古今,地不分中外。有典型的故事新編,寓有人心不古的感慨;在生活廣度以及人性深度等方麵多所探索,分別錶現瞭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與輕;牽涉到對於愛情的種種想法跟記憶;悼亡生命中幾位友朋行過的感懷述事。
《溫莎墓園日記》敘事平緩,不追求情節上的起伏,而變成淡淡散散的,像散文般的格局鋪展開去。寫著月淡如水的故事,沒有衝突,沒有煽情,充溢著一灣泓水,淡定如神,卻寫齣瞭一個靈動的世界,用透澈而節製的筆調,描繪齣人生的無奈、情愫、重聚、別離與生死。
名人推薦top
我們時代惟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木心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傢,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
--駱以軍
我所迷戀的是木心以及他這代人的語言方式,通透、溫厚、潑辣,大道理講得具體生動,充滿細節和比喻,一針見血,絲毫沒有空話套話,沒有學術腔。
--陳丹青
木心的文字雖多玄思冥想幽默機智,而我認為,在氣質上,寧是傾嚮於地中海精神脈絡的。木心是講求密度的詩人,在這方麵,他比我所見的任何人都要做得多、做得懇切。
--楊澤
他的作品中有一種雍容,和一種恬淡,這不是錶麵的,而是麵臨生活中苦難的消融和製服,也就可以說是「中古精神」。
--林泠
「人有兩套傳統,一套精神,一套肉體。我的祖先在紹興,我能講一口紹興話。我的精神傳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達文西。所以我說我是紹興希臘人。」——木心
北野武在《菊次郎与佐纪》中写父亲的篇章后面注明:纯属虚构。照吴念真的说法,就因这一句,道出了北野武对父亲的爱之深,深到不忍让父亲脆弱而可笑的背影暴露在世人面前供人评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作者心中自有余地。 木心在《温莎墓园日记》的序言里也郑重声明...
評分这篇不太算是书评,算是找个地方倾泻自己的种种感想。 这些天在家胡乱地翻书,翻出了这本《温莎墓园日记》。扉页上记录着我的过去: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三日购于美院北街。彼时的北街还没有变成如今的荒凉地,从早到晚都热热闹闹,林立的各式各样画室广告扰得你眼花缭乱,而在各色...
評分木心先生的文,向来是金句良言俯拾皆是,任人随意采拾的。每读一次,便又是一次沉淀。唯有岁月沉淀,辅以文笔老道,以及看透世故,才能落笔无声,而传情千里。 文人向来有向前辈致敬的习好。 我虽不是文人,可我愿向木心先生致敬。 读过《一百个人的十年》的人,便必知那大动...
評分雨夜,一个知己,忽然来了辆马车。上了车,正走着,却陷到了坑里。下去推车,又走。忽而马车夫叫到,“月亮出来了”…… 绝美的意境,美到不真实,美到不象是这个年代,作者说是19世纪,感觉却更像是莎士比亚的伦敦,或者,是但丁和贝阿特丽齐的佛罗伦萨。
評分似乎是半年前在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木心的访谈。这个只取自于形象的“笔划集中”——木和“笔划分散”——心的名字顿时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再后来杂志报纸上关于他的介绍就渐渐多了起来。陈丹青的开口必称“师尊”的极力引荐,阿城的相见恨晚之意,陈村的“读罢如遭雷击”,都...
溫莎墓園日記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