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国人,文学和美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先后在柏林、布赖斯高地区弗莱堡、慕尼黑和伯尔尼等地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离经叛道的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1928)遭到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即终止了对学员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后,本雅明离开了德国,最后在巴黎定居,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陷于德国,他南逃,企图取道西班牙去美国,但在法西边境从布港警方获悉将被送交盖世太保后,他自杀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在20世纪后期为他赢得愈来愈高的声誉;他行文凝练,在作品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写来饶有诗味。他将社会批判、语言分析及历史怀旧情绪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感伤与悲观情绪。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变而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
本书是本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的一小部分,作者面向巴黎和波特莱尔,写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时。本书共收录了三篇文章:一、波特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二、论波特莱尔的几个主题;三、巴黎,十九世纪的都会。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匆匆忙忙过了一遍,有许多处地方囫囵吞枣,只能留待重读罢。
评分虽然是论文,但不涩,非常好下口。特别特别特别喜欢本雅明词语和词语之间紧张的精神力,本雅明分明也是个诗人啊!提到的“灵晕”“大众”“现代性”简直不能再认同,本雅明如此青睐波德莱尔一定是发现两者的人格在某个隐秘处产生连接。读波德莱尔的诗也更有感触。笔记做了好多页。托本雅明的福,想去读雨果爱伦坡普鲁斯特。明明那么薄的一本书来着。另好喜欢这个译本,导读太厉害了!
评分走在街道上的游荡者的凝视,才能发现寓言和隐喻遮蔽下的现代性碎片。本雅明在前,不好意思写波德莱尔的作业了。。。
评分原想看在俞男神的面上再给一星的,但想想还是算了。
评分论述波德莱尔、普鲁斯特、伯格森简直天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