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人,文學和美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先後在柏林、布賴斯高地區弗萊堡、慕尼黑和伯爾尼等地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離經叛道的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1928)遭到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即終止瞭對學員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後,本雅明離開瞭德國,最後在巴黎定居,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陷於德國,他南逃,企圖取道西班牙去美國,但在法西邊境從布港警方獲悉將被送交蓋世太保後,他自殺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在20世紀後期為他贏得愈來愈高的聲譽;他行文凝練,在作品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寫來饒有詩味。他將社會批判、語言分析及曆史懷舊情緒融為一體,字裏行間流露齣感傷與悲觀情緒。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變而具有馬剋思主義傾嚮。
本書是本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的一小部分,作者麵嚮巴黎和波特萊爾,寫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時。本書共收錄瞭三篇文章:一、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二、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三、巴黎,十九世紀的都會。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雅明式的波德萊爾,從此詩人與馬剋思主義奇遇般地有瞭交集。(本雅明是左派猶太人,波德萊爾仇視猶太人,如果不是納粹的話。)還有,波德萊爾遠不是現代人,本雅明則已站在現代世界迴望詩人瞭——這個迴望的姿態,亦是波德萊爾的憂鬱標誌。
评分初版序言略矯情。波希米亞人、遊蕩者、現代主義、大眾、人群。。。可用概念挺多~關鍵詞引路,跑馬式,略散,不過倒是方便查找,簡直為引用而生。本雅明對波德萊爾的研究頗有見地,然而他的波德萊爾卻不是打動我的那個波德萊爾。雖說本雅明的文字不乏詩意,但是仍感覺波德萊爾的詩意在分析中流失太多。=-=老馬的一套還是不太對我口味啊==
评分匆匆忙忙過瞭一遍,有許多處地方囫圇吞棗,隻能留待重讀罷。
评分我如果有唯一的一個宗主,那很可能是本雅明,可惜他的文章後半有論文風。唯一一個除瞭魯迅和洛特雷阿濛與金子美鈴外能每一句話雷擊我的,任何一句話。
评分我每次把書拿齣來,那個封麵都給我一種錯覺:這是Addidas齣的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