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集:綠化樹》發錶於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說的代錶作之一,無疑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為主綫,敘寫瞭“我”兩次“勞動改造”之間在一個陌生的農場短短兩三個月間的經曆。作品通過人物的一係列懺悔、內疚、自責、自省等內心活動的描寫,對飢餓、性飢渴和精神世界的睏頓等問題進行瞭思考與解讀,展現瞭特定年代知識分子的苦難遭遇。
同時,作者又在《張賢亮集:綠化樹》中錶現瞭艱辛生活中的美好閃光。這種閃光通過人物的塑造來體現,像馬纓花、謝隊長、海喜喜等。他們以人性的溫情、健康的體魄和麵對艱辛時強悍的樂觀,給“我”信心和溫暖。這其中,尤以馬纓花著力最多,最為動人。她漂亮、壯實、熱情、爽朗,本能地擁有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的能力,而且生存得很好。她對“我”的一切疼愛、憐憫、幫助,並非齣於男女情欲的性吸引,更多的是一位善良女子對一個無依無靠、窮睏潦倒、遭人欺淩的落魄男子的本能同情和憐憫。她像母親養兒子似的用白饃、雜閤飯和愛撫撫慰著“我”,使“我”成為正常的人。
小說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兼具浪漫主義詩情,真實、藝術地再現瞭生活。
張賢亮,1936年12月生於南京,祖籍江蘇盱眙。20世紀50年代初讀中學時開始文學創作,1955年自北京移民寜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錶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在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1979年重新執筆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的作傢。1993年創辦寜夏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其代錶作有:《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樹》、《習慣死亡》、《青春期》、《一億六》等。曾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奬,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奬,有多部小說改編為電影電視搬上銀幕。作品譯成數十種文字在國外發行。
《绿化树》是在读完《我的菩提树》之后才看的。借着前一部作品中作者对悲惨命运那素描式的控诉,使我在看绿化树时能分明体会到一种积极的感情。 饥饿。 “肚皮给了我最唯物的教育。”听听这对饥饿最直白的控诉。在那个混乱生产的年代,填饱肚子被放在了生活的首位,甚至在经历...
評分 評分(天啊!这是我当年写的,为什么现在看起来那么陌生????) 《绿化树》是反思文学“右派”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一。看《绿化树》的时候是初中,那时候总觉得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虽然看着章永...
評分原来绿化树就是路边树 还以为什么很诗意的名字 大学的时候真是胡思乱想 张贤亮的才华比我想象中要好 只是 看完这本书 我基本上可以原谅他后来的商业气味了
評分在误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人物章永嶙的同时,该察觉到其与《绿化树》两部作品的的不可分割性。读王福和《在人鬼漩涡中挣扎的异国兄弟》,使人庆幸,误读身份比起误读主题,显然最后的认知更实效。当然王老师的这种误读比起另外两种版本①的解说,略为高明。 这里提到另...
新世相4月號第一本。“啊,生活啊生活,艱辛得和美麗得都使我戰栗!”男主一遍遍真心歌頌勞動者的種種原生態的美感,可忍不住想,也就隻有在那個“現時又不考秀纔”的年代,男主和馬纓花纔擦得齣火花吧。——無可救藥的intellectual pretensions.我纔是最該被改造的那個。摘看到的最好的一句評論:簡潔入微地寫齣瞭在一個特殊年代,政治力量的強勢介入,民間人性的直接感召,生存環境的嚴酷壓迫,還有心靈思想的自我拷問,這四種閤力是如何作用於知識者個人的。
评分虛僞的知識分子知道自己虛僞可是改不掉,畢竟看下的書不可能再吐齣去瞭。
评分沒有我想像的好,可能是1984年齣版的文字,要求也不應該太高吧。
评分初中時 那個美麗的語文老師 隻想謝謝你 帶給我開闊的世界
评分新世相4月號第一本。“啊,生活啊生活,艱辛得和美麗得都使我戰栗!”男主一遍遍真心歌頌勞動者的種種原生態的美感,可忍不住想,也就隻有在那個“現時又不考秀纔”的年代,男主和馬纓花纔擦得齣火花吧。——無可救藥的intellectual pretensions.我纔是最該被改造的那個。摘看到的最好的一句評論:簡潔入微地寫齣瞭在一個特殊年代,政治力量的強勢介入,民間人性的直接感召,生存環境的嚴酷壓迫,還有心靈思想的自我拷問,這四種閤力是如何作用於知識者個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