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颂平(1904—1988) 浙江温州人,胡适之先生1958年至1962年去世前的秘书。他历经十几年呕心沥血的搜集与整理,考定胡适之一生的行止、著述与地点,完成了三百多万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被余英时评价为“中国年谱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这本书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的言谈。胡颂平先生在他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把胡适之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了编入《年谱长编》的以外,都收入这本书里。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足以代表他晚年的智慧。
唐德刚《胡适杂忆》提到,胡先生称道郭沫若早期的新诗,并且告诉唐德刚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在一个宴会上他称赞了郭沫若几句。郭氏在另外一桌上听到了,特地走了过来在胡氏脸上kiss了一下以表谢意。如今胡氏早已长眠地下,郭氏跻耄耋却仍在大做其诗,但是以胡适的标准...
评分1、第71—72页:1960年11月2日条目下,记孙德中收了十七篇一般纪念蔡(元培)先生的文字,其中有一篇是马寅初的“蔡先生思想之宽大”,故意把“寅”字写作“云”字。先生说:“这样不好。要收马寅初的文字,就应写他的“寅”字,。。。。。。。 不知先生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评分内容不讲了,只讲编辑上的一点: 蒋“总统”、陈“副总统”加个引号吧,也就算了 连罗斯福“总统”也加引号 恐怕是编辑偷懒了,以为ctrl+F,然后替换就OK啊
评分胡适之“常人莫及的修养功夫”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佳话,不少人以能结识胡适为荣。上世纪三十年代,胡适任教于北大,罗尔纲曾在胡适家住过一段时间,一边担任他儿子的家庭教师,一边跟随他学习。据他回忆,每周周日,“上午8时到12时在家中客厅做礼拜。他的...
评分本是随手翻翻的书,居然一口气读下来,而且很受感染和吸引。看这本书,最好先看作者胡颂平后记,对这个谈话的动机先有个了解。 记录者胡颂平是胡适的学生,也是他的秘书,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胡适晚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读来亲切而轻松,不像其他的胡适传记或口述那么不...
依稀一部《论语》
评分依稀一部《论语》
评分“说老实话,包你有力量。有一个靠谱的精神导师,还是很重要的。胡适推动了台湾的民主化,影响了蒋经国的政治改革。中国大陆这几十年来的社会风气与人的精神气质,如果说没有受到“精神导师”毛的巨大影响,我是不相信的。
评分老曹博客推崇此书,我看了一半不到,因为历史了解的少,很多人物事件不知道,所以看起来并不很有趣味,现在不想看了。
评分胡适晚年的治学方法很少提及早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是引用古人教导为官之术的“勤谨和缓”,细细咀嚼,颇有深意。 从这本书了解到,胡适生命的最后几年,交往最密切的除了本书作者,即胡适的生活秘书胡颂平,另一个就是浙江江山籍的国学大师毛子水。至于胡颂平记录胡适言行的目的,究竟是为其老领导朱家骅监视胡适,还是如其自我标榜的那样,记录“国之瑰宝”的嘉言懿行,亦或是起初监视,后来被胡适的人格所感召?恐怕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 通过这些谈话,比通过胡适的文章、演讲,能够更真切的观察胡适的为人、处事、治学之道,以及他对时政的关注与无可奈何的懦弱。印象特别深的是胡适那种温和、幽默的生活态度,所谓的“如沐春风”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