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颂平(1904—1988) 浙江温州人,胡适之先生1958年至1962年去世前的秘书。他历经十几年呕心沥血的搜集与整理,考定胡适之一生的行止、著述与地点,完成了三百多万字《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被余英时评价为“中国年谱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这本书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的言谈。胡颂平先生在他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把胡适之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了编入《年谱长编》的以外,都收入这本书里。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足以代表他晚年的智慧。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人多以之与艾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比照,这自然是不错的,毛子水说过,连胡颂平自己也多次提及。不过,许多人亦会想起如《世说新语》类的笔记体来,那种任意而谈、纵贯古今、性情毕露的情状,何其相似也,当然,这是一个人的“世说新语”。胡...
评分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最近晚上睡前在读这本《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这是一本薄薄的书,才不到300页,比起于丹的那本于丹《论语》心得在156页就夹杂了孔老夫子40页的《论语》原文,显得憨厚了许多。 胡适,在历史上来看,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学者,正襟危坐的...
评分胡适之“常人莫及的修养功夫”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佳话,不少人以能结识胡适为荣。上世纪三十年代,胡适任教于北大,罗尔纲曾在胡适家住过一段时间,一边担任他儿子的家庭教师,一边跟随他学习。据他回忆,每周周日,“上午8时到12时在家中客厅做礼拜。他的...
评分这几天晚上在看“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越看越不耐烦,昨晚终于看完,如释重负。 我非常敬重胡適,可是作者一口一个“先生”,将之奉若神明的谦卑态度令我略微有些不爽。我不由有些小人之心地联想作者的所谓实录是否会带些感情色彩。 胡適是个认真细致的人,在治学上,...
评分1、第71—72页:1960年11月2日条目下,记孙德中收了十七篇一般纪念蔡(元培)先生的文字,其中有一篇是马寅初的“蔡先生思想之宽大”,故意把“寅”字写作“云”字。先生说:“这样不好。要收马寅初的文字,就应写他的“寅”字,。。。。。。。 不知先生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说老实话,包你有力量。有一个靠谱的精神导师,还是很重要的。胡适推动了台湾的民主化,影响了蒋经国的政治改革。中国大陆这几十年来的社会风气与人的精神气质,如果说没有受到“精神导师”毛的巨大影响,我是不相信的。
评分胡适终究是可爱、可敬的。
评分胡适晚年的治学方法很少提及早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是引用古人教导为官之术的“勤谨和缓”,细细咀嚼,颇有深意。 从这本书了解到,胡适生命的最后几年,交往最密切的除了本书作者,即胡适的生活秘书胡颂平,另一个就是浙江江山籍的国学大师毛子水。至于胡颂平记录胡适言行的目的,究竟是为其老领导朱家骅监视胡适,还是如其自我标榜的那样,记录“国之瑰宝”的嘉言懿行,亦或是起初监视,后来被胡适的人格所感召?恐怕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 通过这些谈话,比通过胡适的文章、演讲,能够更真切的观察胡适的为人、处事、治学之道,以及他对时政的关注与无可奈何的懦弱。印象特别深的是胡适那种温和、幽默的生活态度,所谓的“如沐春风”吧。
评分①胡适之先生的好发自心底,且能常怀自思之情。②他做学问是先要尽量打造广闻博见的基础,然后,有一生的时间和机会来在这基础上建筑出不同的成果。③参与意识。④关于江东秀女士,胡先生自有眼光。本书载,未过门时,在胡家小住,本在江家让人服侍的她一大早却也能起来扫院子,凡此种种。⑤关于天才和后天努力,胡适都看重。另外,学识和办事能力,同样看重。这种态度和精神,初看是谨慎,深思乃是实诚。
评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