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后,受害者视角常常会成为人们重申正义、弥合伤痕的一种方式。提及德国纳粹,提及二战,我们脑中常浮现出的是《安妮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这些描述犹太人悲惨遭遇的作品。关注受害者的遭遇,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然而在战后的德国,有一...
评分翻开这本书,就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关键词是“纳粹,子女”,但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标签。在大背景下,他们的故事几乎注定被历史政治军事种族的洪流吞没,事实上却如颗颗钢钉扎入我的心底。他们似乎注定带着回避或逃避或扭曲的心态承载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这一切也可...
评分如果我的父母是杀人犯 是刽子手 是历史的罪人 是别人口中生生讨伐的坏蛋 那么 我想 我大概宁愿被人遗忘 战争的残酷以及无情与人性的冷漠我不想再说 前段时间看《沃伦》的时候,画面给我的震撼一度让我觉得这是恐怖片而不是战争片。 可怜的下一代 我没有资格去评价说 难道...
评分生而有罪 这是一本作为犹太人子女的彼得·西施罗夫斯基采访德国纳粹子女的访谈录。书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二战结束短短四十年。纳粹们的后代覆盖各个年龄层,从刚刚成年到四五十岁,甚至有的纳粹分子已经做了祖父母。访谈的核心是三个问题:纳粹分子是如何在子女面前告知自己...
评分德国明镜周刊的连载访问的集结作品~很真实地反映了战后那一代德国人的心理感受,有的愧疚有的无所谓有的逃避有的充满希望。成书在80年代末,关于纳粹第三帝国的许多事情和遗留问题现在看来比我原来想的要复杂,姐弟对话那个访谈不错,电话访谈里那个原作者有点咄咄逼人了~
评分疏不间亲
评分读库未选的是:六、苏珊娜;八、西比勒;九、莫妮卡;十、赫伯特;十一、埃贡;十二、英格博格。第十章赫伯特是作者提到失败的采访,有特别的价值。读库去掉了原书小标题中每位采访对象名字前的形容词。来自《读库1404》。
评分真实而震撼。有些事换了其他人是不是就能不一样
评分想说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想想还是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