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写给“有智慧的普通人”的书。 20世纪50年代,罗杰斯成名以后在各地作演讲,本书即主要根据这些演讲和未发表的文章整理而成,体现了罗杰斯的基本思想。 本书包括罗杰斯与各种各样群体的对话,对人们善意的提问和攻击性的挑战的回答,主题涉及罗杰斯的个人背景与生活经历、关于助益性人际关系尤其是治疗关系的实质和要素、个人形成的方向以及过程、人生哲学的讨论、对心理治疗的研究,还包括当事人中心治疗观在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企业组织沟通甚至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含义。 罗杰斯的声音――充满爱心和激情,自信而恳切――将《个人形成论》中的多篇论文连成了一个整体。与我们对话的这个人知识异常丰富,而且又十分耐心,他仔细聆听别人,也聆听自己。这种全神贯注的聆听有利于促进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我们思考这个宏大的理论问题:成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卡尔・R・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 罗杰斯的心理疗法在当今欧美各国广泛流行。他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减。
我是最近才看到这本书的。在书中看到了很多我在摄影中领悟到的一些东西。譬如,理解他人,无条件接纳,共情等等他的专业术语。 在我拍摄时,我也试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对对方完全敞开,对方也可以登入我的内心。打个比方,彼此就像一台没有登录密码的电脑,至少在拍...
评分 评分一直听老师讲人要open。以为就是要眼界宽广、多与人交流,不固执。看了罗杰斯的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理解过于狭窄。 他说的“对经验开放”有这样几个含义: 1.接纳自己不好、痛苦、失败的经验和情感,而不是把它们压抑在意识之下。 2.好好体验自己的经验,不管...
评分 评分这本书去年就读了大半了,过年时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三外公过世后就一直忙到初七,然后连续几天腹泻,直到昨天才有时间重新拿起书来,花了两天时间,把它读完。 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一本书,特别是后面的非指导性学习是很有意思的。若是开明的老师放弃权威者的地位,完全放权给...
160405阅读完毕。我没想到这么“快”就将这本书读完了,虽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罗杰斯在这本书里阐述了自己关于治疗的理论和思考,但是看的过程真的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和触动到。在阅读的过程中少了很多的“要求”和“应该”,多了很多的“允许”——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和流动。然后我会安心地以自己的频率去搭建属于自己的海岛,并且越来越欣喜地接受这个海岛本来的面貌,甚至是喜欢上它。书中关于科学的阐述也解开了很多我的困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着力量和流动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允许,这样的允许,就像罗杰斯和人本所秉持的理念:相信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这种力量源自于我们每个人的内部,但外界的环境能够为这种力量的形成提供支持。On being a person,成为一个人。
评分受益一生。
评分哲学与心理学的完美结合。如果你要帮助一个人,那请你忘掉你所学到的所有东西。完全地接纳他,陪他度过成长的时刻。
评分我已经开始隐隐地感受并预见到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评分虽然看多了也就老罗反复强调的那几点,不免有时觉得有点重复啰嗦,但他提出来的那几点确是在那个行为科学纵横的年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初读罗杰斯的东西时,很被其人性观所吸引。然而随着了解和思考的深入,人性本身是否有一个定向,是否又是向善的定向,产生了自己的怀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