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成书时期相当于我国南宋嘉定年间,比《源民物语》晚出约二百年,它与中国文学的影响关系,当然要比《源民物语》更为深厚。全书引用中国文词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处,借用汉文典故的52处。几所引用有确切出典的为108处,其余属一般引用,无须确指出于何书何文。这108处引文所涉及的古籍,自先秦迄于唐代有25种之多。引用最多的为《史记》和《白氏文集》,前者29处,后者23处。引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古圣先贤文臣武将共76人。
《平家物语》共192节,其中含有引用中国典籍的为56节,占29%。所有这些引用,大多用于叙事论理,写景状物,以至人物形象的刻画,因而我们读来很感亲切。
关于《平家物语》的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定论。由于吉田兼好在《徒然草》的第二百二十六段中,记载着:“後鳥羽院の御時、信濃前司行長、稽古の譽ありけるが……此の行長入道、平家物語を作りて、生佛といひける盲目に教へて語らせけり。”所以有研究者据此认为作者是信浓前司行长(信浓是国名;前司是官名,前国司之意;行长是名字;姓氏未知),他写了3卷本或6卷本的《平家物语》后,再传授给一位名叫生佛的盲琵琶师弹唱、传诵。这成为了平曲的开端,风靡后世。后来又有研究认为,12卷本《平家物语》的作者是参议吉田资经。然而此二说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里,逐渐无法取信于研究《平家物语》的学者。原因在于《平家物语》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类,属于素材长期累积型作品,其版本浩繁、差异明显,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不断变动,卷数越来越多,再加上用典丰富、行文风格多样,所以学界通常将《平家物语》视为集体创作的结晶作品。信浓前司行长、吉田资经只是这众多创作者中的一员,不过他们的名字有幸流传了下来,而其他参与创作的人,都湮没在了逝去的历史长河中。
看《平家物语》是看了2012年大河剧《平清盛》之后,希望了解一些源平时代的历史而看的。相比于电视媒体产物《平清盛》的励志、说教、娱乐现代化,《平家物语》则清淡的多。本人没什么辞藻,想不出什么好的形容词形容这本书,之所以挑了“清淡”一词,是因为故事中处处有...
评分虽然平家是被人看不起的武家,但风雅入骨的人亦不少。 譬如离京前,有去亲王府邸倾听琵琶者,有将诗卷托付友人者。 还有哀伤的“敦盛之死”,这悲剧故事在能乐、文乐、歌舞伎中都有出现。 十六岁的敦盛在一之谷战中被源氏的熊谷击落,从容赴死。斩下他头颅的源氏大将熊谷取下少...
评分1、和尚太嚣张、公卿多废柴。 2、诅咒没有不应验的,预言没有不准确的。 3、写得最好的是谁谁出奔,一步三回头,还有就是战场上棋逢对手,惺惺相惜,最后一方不得不含泪取了对方首级。 4、膝盖中剑确实是个大问题,不止一个名将是这么完蛋的。 5、引的汉文典故都很夸张,比...
评分借着豆瓣阅读的便利,我从王新禧先生的日本神话传说入手开始读他的译作,看到他出了平家物语的译本,就入手来读。 这本书以袛园精舍的“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为卷起,直至建礼门院在京都大原往生为卷终,附有百年之间各自绝...
评分http://homepage1.nifty.com/heiankyo/index.html#09 里面有一些地图蛮不错的,像是平安京的大内里和内里的平面图,看了才知道,原来"建春门院""建礼门院"这些院号取自内里的宫门名号,又如安元三年的大火,对看书中记述和地图之后,确确实实知道是风起东南,一路向西北延烧. 最特别...
没读完
评分不建议买这个版本
评分祇园精舎の钟の音には、诸行无常すなわちこの世のすべての现象は绝えず変化していくものでという响きがある。沙罗双树の花の色は、どんなに势いが盛んな者も必ず衰えるものであるという道理をあらわしている。世に栄え得意になっている者も、その栄えはずっとは続かず、春の夜の梦のようである。势い盛んではげしい者も、结局は灭び去り、まるで风に吹き飞ばされる尘と同じようである。
评分12年前看的书,毁了源义经在我萝莉时代心中完美男神的形象,本来这本书就是因为源义经才买的,结果他在里面通篇酱油。鉴于源义经在我心中的永远的男神的地位,那些诋毁他的句子我现在都还能背。“板牙突出 面白身短” “那仪表连平家最低等的武士也比不上” 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而且这翻译真是不能忍,日语里面“俺”是那种男性用的比较随意的自称,可是这在中文的意境里就很出戏了好么....我每次都得自动转换成“我”才会舒服一点点...尤其是喜欢风雅的平家武士,这个词真是...不能忍!
评分更想看漫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