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历史学家、汉学家,印度裔,早年就学于印度,后去美国求学,拜汉学家孔飞力为师,现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
本书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 )是个有趣的汉学家。他与其他汉学家的不同点在于身份——与大多数出身欧美或日本的汉学家不同,他来自与中国近邻,同样被视作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又截然不同的印度。 印度之于中国,关系历史悠久而又深远,但两种异质文化的互相打量却又往往意味深长。然...
评分历史不再纯粹地关心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所谓真实历史的问题,本身遭到了质疑和解构。存在于叙述象征之中的历史,而不是所谓的过去存在之全部,才能被把握被想象。于是决定历史如何呈现的不仅仅是过去,还有现在。杜赞奇提出“复线的历史”(bifurcated history),来反思...
评分当我们在评价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之前必须首先正视这样一个问题,这本著作虽然在所谓“复线历史观”的提出上表现出了独创性,但在实际的论点论述中却大都承袭了前人。 这个前人,指的是已故日本汉学家沟口雄三80年代所著的《作为方法的中国》(但悲情的是,本书的...
评分历史不再纯粹地关心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所谓真实历史的问题,本身遭到了质疑和解构。存在于叙述象征之中的历史,而不是所谓的过去存在之全部,才能被把握被想象。于是决定历史如何呈现的不仅仅是过去,还有现在。杜赞奇提出“复线的历史”(bifurcated history),来反思...
评分犹记得阅读《文化权力与国家》时,常常有走在沙滩俯拾珠贝的惊喜感,或许世殊人异,专属少年的“curiosity”也渐渐消磨。所以读“杜赞奇继《文》之后的又一力作”时,对“复线的历史”总也燃不起兴奋感了。 也或许是因为这个过于“弥散”的主题,确实无法像诸如“赢利型经纪”...
不像最初宣传的那么好,也不像后来挨批的那么坏。理论的精华基本来自福柯,个案的意义主要凭借立场。翻译大体还行,只要你能忍受众多汉学家人名的“未还原”。编校错误就多而令人称奇了。
评分海外中国学系列中最好的之一。从《文化、权利与国家》到《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杜赞奇极其善于跟上理论发展的潮流,理论用得十分精彩。本书前两章最有价值,后面六个案例分析则逊色很多。后现代风格过于明显,恐会多遭诟病。案例材料选取也略有问题,对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分析不深入,但关注的视角和问题都非常好,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依旧是一个迷人的议题。
评分历史主义反对启蒙主义。按照杜赞奇的逻辑,李泽厚救亡反对启蒙的说法就乌龙了,因为通过建立现代集权民族国家的救亡路径也不出启蒙的范畴。但是,如果回溯民族主义的起源,它恰恰与德国的历史主义思潮脱不了关系,于是杜赞奇也乌龙了。我们现在知道了,搞学术就是踢乌龙。
评分补标
评分拾遗补漏 专业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