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泰斗,在国际汉学界亦负盛名。不仅著作等身,且多独到之见。就这部书来看,无论是他对诗人、诗篇的论述抑或他所展现的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乃至中国文学的整个历程,都跟我们熟知的颇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 只有近千年来产生的虚构的文学是唯一的例外,无论小说或戏曲都被容许以口语为其使用的语言。 着重表现的技术:文学首先必须在其表现的技术上,必须使用高层次的言语。 在素材方面毋宁是崇古的→①对于非虚构的素材的尊重②对语言表现得特别尊重 文学创作...
评分从一个日本学者的视角来研究中国诗,别有一番风味。以各个时期的作家为主线来写一部中国诗史不乏新颖之处。 其中明显可看出作者并不谙熟中国文化(如作者坦言不知“归来煮白石”中的白石为何物),但作者的诚挚与谨慎,值得我们赞赏!
评分《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评分与《宋元明诗概说》两本一起读的,吉川先生对中国诗格有种一以贯之的理解,就是“燃烧和持续”(六朝唐代),“悲哀的扬弃”、“心情渐趋平静”(宋)。他喜欢将具体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去分析,对中国诗歌的把握和选取,也是精准和独到的。
评分《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读过一半。
评分读过一半。
评分各种新颖观点
评分各种新颖观点
评分台湾明文书局版,1983年,刘向仁译。在Knight看的第二本日本学者的中国诗学研究译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