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吉川幸次郎氏是日本研究中国文学的泰斗,在国际汉学界亦负盛名。不仅著作等身,且多独到之见。就这部书来看,无论是他对诗人、诗篇的论述抑或他所展现的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乃至中国文学的整个历程,都跟我们熟知的颇不相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几日在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吉川称中国文学,是抑制对神的关心只凝视人间的文学,这个民族的文学题材是:人间的事实。此书可与斯蒂芬-欧文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并看。
评分这是一本日本人研究汉学的论文集,书中对于中国诗歌和诗人的评论也是公正和客观的。这本书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但是由书中的观点所引发的一些思考还是蛮有裨益的。最近几周理论哥的课上一直在讲诗言志这个观点,我想,我的思考大抵和它相关,或许和它无关。 ...
评分有一种情感,在蓦然之间会成为终生温暖的回忆。没有偏见。大学时一个晴好的下午,在图书馆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到现在仍然让我怀念。 吉川先生在中国历代群星璀璨的诗人中最深切尊敬和爱戴的杜甫。那是因为在杜甫的作品中,其内容的真诚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紧密...
评分日本学者看待中国诗歌确实有别样的味道,与本土的分析评论家的角度不同。每篇都独具慧眼,站在一个生僻的峰上看待历史及历史下的诗。当然这本书应该算是中国文学史入门级读物,文中只是简单列举各朝代最富个性和艺术特性的人物。对于宏观把握中国文学史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评分《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虽然是不同时期写作的单篇文论汇集而成,但确如书末“解说”【可以先读这篇再看书】所说,因吉川先生的“儒家的文学研究法”在他毕生研究中一以贯之,而能组织成一部完整和谐的“中国诗史”。讲王渔洋《秋柳》诗一篇最精彩!!!史迁的“反抗常识的暴力”,阮籍的“精神的康健”,宋诗的流转,白居易的繁复,东坡的扬弃悲哀,元好问的观察,高启的飞翔,李梦阳的平民性。
评分初看不免有与已接受的文学史框架相悖之感,但作者一以贯之的论点(如悲观与渺小作为文学史【起码是】诗歌史的关键词,儒学之于文学的意义等)除却新颖,更有超越文学本身的宏观感,譬如当年读钱穆先生作品的大格局,心向往之。作者把传统文化作为接近更真实的现代性的动力,实大哉言。
评分叹不生于廿年前
评分各种新颖观点
评分110416細一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