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伦,《纽约时报》的撰稿人,也是《哈泼》杂志的特邀编辑。他是两本获奖书的作者:《第二自然:一个园丁的教育》、《一个我自己的地方:一个业余建筑者的教育》。波伦现在与他的妻子和儿子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
中讲述了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钤薯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迈克尔·波伦把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四种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这四种植物因为人类欲望,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我认为这四种植物象征着人类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压制罪恶的欲望。人们从植物身上达成了欲望,而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
否则以王毅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这样高级的身份,翻译出下述如此磕碜的句子来,辽宁师大文学院未免也太寒碜了。 瓦维洛夫最终成为斯大林对遗传学大批判的牺牲品,于1943年在列宁格勒的一个监狱里...
评分一 我超爱麦当劳的薯条: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往嘴里轻轻一嚼……人生于是完满了。这就是柏拉图式的薯条啊,完美的艺术品! 怀着爱屋及乌的心情,我把目光转向了美国的爱达荷州,这里盛产马铃薯,每年向麦当劳提供成千上万吨优质的伯班克马铃薯(Burbank Potato)。由...
评分 评分这本书,可怎么说呢?好象既不是科普文字,也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时评政论,只可以勉强归纳为“杂文”。因为它实在涉猎太宽,天马行空的,什么都说到一点点。没有一定的学问功底和生活阅历,还真写不出这么“杂”的味道来。作者是纽约时报杂志的撰稿人,也是哈波杂志的特...
评分去人类中心化的植物纪传史,从植物的角度切入,不同学科或分野或融合,上溯希腊神话民间传说,钩沉历史与文学典籍,又往往落脚于哲学问题,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各种妙趣在科普的枯燥外皮下图穷匕见。苹果之甘甜、郁金香之美丽、大麻之陶醉、马铃薯之控制,植物如此暗度陈仓,巧妙利用人类的欲望得以生存而人类却仍浑然不觉。
评分我读不下去啊
评分只有苹果那一章算有点干货吧,其他几章味如嚼蜡,其实总结起来就一个观点,植物利用人类的欲望完成了不断的进化。
评分当我们谈自然的时候不免由于自身掌握的话语权使得世界被主客二分而成为了“单向度的”,作者由植物为主体展开一个生态“平权”的思考。特别对今天的转基因食品等阉割大自然多样性的行为有着现实意义。书应当是写得很有趣的,但是翻译实在是太一般了,能看英文版最好。
评分I love Michael! Smart gu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