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 1918~1958),法國《電影手冊》創辦人,二戰後西方最重要的電影批評傢、理論傢,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
崔君衍,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巴黎大學訪問學者,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教授。主要著述有《現代電影理論信息》、《電影心理學研究》、《電影符號學》等;主要譯作有《世俗神話》、《電影哲學概說》、《影片美學》;主編有《電影美學與心理學》、《電影藝術詞典》、《現代藝術大辭典》電影分科等。
安德烈·巴贊的電影理論被視為電影理論史上的裏程碑。他的名字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50年法國電影評論的發展及電影現實主義緊緊聯係在一起。巴贊的現實主義美學深刻影響瞭世界電影的發展。他提齣或主張的電影本體論、長鏡頭理論、景深攝影、作者論和真實美學等一係列概念,形成瞭與傳統的電影濛太奇不同的理論體係,開拓瞭電影研究的領域。由於巴贊的努力,電影成為嚴肅的藝術研究課題。
《電影是什麼?》是巴贊批評論文的選集,涉及電影本體論、電影社會學、電影心理學和電影美學等諸多話題,是研究巴贊和當代電影美學的必備讀物。
20世纪50年代电影语言以及电影批评的转向,几乎是西方文学在二十世纪转向的一个缩影。1911年,当乔托•卡努杜振臂一挥,在《第七艺术诞生》中将电影推上艺术的万神殿时,电影还只是缪斯众姐妹里最孱弱的一位,但那时,卡努杜已经意识到诗与电影的某种亲缘关系。诗在“千年”...
評分图文版见 http://site.douban.com/251106/widget/notes/18421337/note/488213998/ 1. “与时俱进”的空间观念——与此书无关的一段 在此,一个心照不宣的默认是,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空间的观念(conception)、空间感知(perception)和认知(cogni...
評分提要:中国人认识已赞比世界晚了30年,所以中国电影中的巴赞是一个模糊而流逝的影子。然而,1980年代初期那一批被认为实践“纪实美学”的作品,却留下了百年中国电影中与世界接轨的最深的脚印;对于第四代导演来说,跟巴赞的神交以及由此体验的“理论滋养灵感”,定型了他们一...
評分书暂且读到三分之一,到此算是真正读出了味道来。 这部电影领域内的“圣经”原来并非我以前想象的一样是纯理论的学术论文,而是巴赞发表在诸多报刊杂志的评论选集。可即便如此,翻阅本书仍算一件颇废脑细胞的事情。 读完本书的前两篇文章的时候,我以为巴赞恐怕通篇都要反复...
評分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中提出了一个疑问:电影发明过程中所有决定性阶段都是在技术条件尚未齐备时就完成了,可是为何人们要到许多年以后才开始发明电影?为什么视觉暂留的光学原理自古便被认识到了,可是却迟迟不能被发明家所运用?为什么综合动作的研究始终在前,照相...
專業老師極力推薦
评分巴贊真是很可愛,既有蘿莉八所地用一整段錶示“這隻是我的個人意見”,也有不斷蹦齣的精妙比喻,那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比喻,把抽象的看法全說明白瞭,讓我明白“電影是什麼”。前半本從電影的起源與本性說起,很有啓發,關於有聲電影的發展可以對比到現在的3D熱;後半段是巴贊對於很多具體電影或風格的看法,比如戲劇電影、新現實主義等,每一組都自成邏輯,整體又構成巴贊一脈相承的電影觀。將電影與戲劇、小說不斷對比取捨特彆有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大概就能接受那些大悶片的存在瞭;隻是不能完全認同這種看電影之為電影本身的眼光,津津樂道於導演風格演員錶演場麵調度,還不如莎莫五百天來的有教育意義。我還是更願意把電影看做至少半個文化産品,用嚴密的邏輯和精湛的導演做齣高層次的娛樂享受。
评分還是有些不理解啊……
评分全中!
评分電影是巴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