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洪生

安徽廬江人,一九四八年生於南京;臺灣淡江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主編、《聯合報》大陸研究室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為知名武俠小說評論家。一生雲淡風清,自號「南天一葉」,追求的人生目標是做個超然物外的「武俠太史公」,為中國獨樹一幟的通俗文學奇葩--武俠小說正本清源,去蕪存菁,打通奇經八脈!

=======================

林保淳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師事吳宏一,鑽研明清文學及思想,於古典說部格外留意,後擴及當代通俗小說,以武俠小說為研究基點,蒐遺訪佚,擬綱編目,不遺餘力,為國內大學開闢武俠小說課程第一人,擁有專屬武俠小說研究室及網站:「中華武俠文學網」。

出版者:遠流
作者:葉洪生
出品人:
页数:558頁
译者:
出版时间:2005年06月01日
价格:NTD650元
装帧:精裝
isbn号码:978957325521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武俠 
  • 叶洪生 
  • 文学研究 
  • 武侠 
  • 文化 
  • 臺灣 
  • 武侠小说 
  • 林保淳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這是一部海內外從未出版過、資料最豐富、內容最翔實的武俠小說參考書。它是台灣近半個世紀武俠作家、作品的縮影。舉凡1950年以來台灣知名武俠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皆有重點式評述。不但可做為一般讀者分辨真偽、優劣武俠小說的指南,更可提供學者專家做為參考研究之用。通過這部武俠史,任何人都能輕鬆地掌握台灣武俠小說界主流、作家生平、作品特色、影響大小,及其「爭雄武林」的來龍去脈。凡是想要了解台灣武俠小說發展概況者,都可在這部書裡得到解答。

本書共約三十萬字,收入50張珍貴的原刊本封面書影,並附錄台灣武俠小說總目,達3000多種,便於讀者查考。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当局的严令禁止下,金庸小说尽管未能正式发行,流传不广,却始终或明或暗的发挥着影响力。就实际层面而言,金庸的作品依然在地下流通着,但“金庸”这两个字却等于是被湮灭了。从1959年开始,坊间仍然不时可见到金庸的作品,但是为了规避当局的查禁,书商巧妙地仿照《萍踪...  

评分

在当局的严令禁止下,金庸小说尽管未能正式发行,流传不广,却始终或明或暗的发挥着影响力。就实际层面而言,金庸的作品依然在地下流通着,但“金庸”这两个字却等于是被湮灭了。从1959年开始,坊间仍然不时可见到金庸的作品,但是为了规避当局的查禁,书商巧妙地仿照《萍踪...  

评分

本书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台湾武侠的发展历程,不过看到后来就觉得作者的派头摆的大了点,有一种被颐指气使的不悦感。 对于诸多武侠作家的很多评论,都说是“持平而论”,其实很难持平,只能算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喜爱武侠书籍的读者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价值的还是那些客观的资料。

评分

在当局的严令禁止下,金庸小说尽管未能正式发行,流传不广,却始终或明或暗的发挥着影响力。就实际层面而言,金庸的作品依然在地下流通着,但“金庸”这两个字却等于是被湮灭了。从1959年开始,坊间仍然不时可见到金庸的作品,但是为了规避当局的查禁,书商巧妙地仿照《萍踪...  

评分

本书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台湾武侠的发展历程,不过看到后来就觉得作者的派头摆的大了点,有一种被颐指气使的不悦感。 对于诸多武侠作家的很多评论,都说是“持平而论”,其实很难持平,只能算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喜爱武侠书籍的读者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价值的还是那些客观的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親身活過該時代的史家不管如何下筆都有其可讀性(舒國治亦然)。不過說陸小鳳系列僅是楚留香的山寨就太過了,陸小鳳本人著實是古龍無聊的神人主角再一編,但西門吹雪卻是古龍在浣花洗劍錄後多年,終於把他取經自吉川英治虛空之劍的論劍集大成也最在地(中國)化的一人,有不可抹滅的地位。

评分

资料丰富,写得一般。叶洪生对各家的评论主观色彩偏重,本身文学鉴赏水平可能不是很高,时而给人一种乱吹逼的感觉。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武侠小说的整体水平摆在那里,在里面呆久了会不知不觉地降低标准,见到好一点的就兴奋得不得了,吹起来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了。例如司马翎吧,文笔不错,智斗出色,主要人物不管正反,大多光明磊落,极有风度,优点自然是不少的,但也没叶洪生说的那么好,女性角色人设可以,落实到细节上,却很矫揉造作,典型如《剑海鹰扬》的秦霜波,动作神态心理描写都不行,见男人就动心,太浪费一心追求剑道淡雅如仙子的设定了。

评分

居然是武侠小说的历史,开始看还是很有趣的,尤其是见到那些威震一时一方的小说的时候。。看到后来令人觉得老头子果然就是老头子,被颐指气使的不悦感简直忍无可忍。或者说以严肃的笔法写一个本来不严肃的东西,到后面就会令人厌烦,好像千篇一律的武林正道。

评分

两位台湾学者写就,虽然没有买到实体书,但还好买到了电子版的,非常不错……看繁体字,速度自然降下来,但看得也更细致了,两位作者对金庸、古龙、梁羽生之外的武侠小说作者评价比较客观,武侠爱好者值得一看。台湾现在也没有货了,希望再版,好买一本实体珍藏。

评分

大部分內容讓這邊受益良多,不過〈媒體傳播下的武俠小說〉一節電影部分有些錯誤。最明顯的問題是:「如張徹、胡金銓等都熱中改編拍攝金庸原著……迄至1995年國語片被『搞笑武俠』氣死為止,武俠電影仍非金即古,不亦奇乎!」一段。胡金銓除《笑傲江湖》外從未參與過以金庸原著為本的電影製作,何來熱中之說?另根據文意,從張徹1977年開了射鵰至1995年為止,武俠電影非金即古。此言謬之極矣!原創武俠電影之多不論,邵氏多部武俠電影如《黑蜥蜴》(1981)《大俠沈勝衣》(1983)等改編自黃鷹小說,取材溫瑞安的《布衣神相》(1984)亦非金古作品。不知是否被作者歸為「搞笑武俠」範疇,《新蜀山劍俠》(1983)《新仙鶴神針》(1993)之類也就不說了。書末附錄有秦紅著《冷血十三鷹》一筆,莫非便是那《冷血十三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