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的集中营经历为本,揭示人类生命的动力在于寻出意义;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无论处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择的余地。本书深入浅出,但振聋发聩人人可读。自出版迄今,轰动全球,堪称为研究人类心理学与精神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之作。
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是一位精神官能学及精神分析学教授,以创作「意义治疗法」闻名于世,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及贡献至深且巨。纳粹当政期间,曾被囚于集中营内,忍受种种非人待遇而终获生还,因而对存在的痛苦、挫折,及现代人特有的焦虑与空虚感,特别关注。其见解深锐而透彻,为心理学注入前辈诸大师所疏忽的人道精神,开创了心理学的新里程。
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意义疗法”很少在国内的心理治疗教科书里出现,也不被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行业所亲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更像一个哲学问题而非一种治疗方法,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很难想象当代中国有人愿意为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付费。 ...
评分@失去希望就是死亡 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新年那一星期内,集中营囚犯死亡率高于以往任何时期。主治医生认为,死亡率上升原因并非劳动条件艰苦或伙食供应恶化,也不是气候变化或新的传染病流行,其原因只不过是由于大多数囚犯一直抱着天真的希望,以为到了圣诞节,就可以回家了...
评分一 先讲一个故事。老俞关于天才和奋斗者的故事 俞敏洪给记者讲了雄鹰与蜗牛的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而另外一种动物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
评分@失去希望就是死亡 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新年那一星期内,集中营囚犯死亡率高于以往任何时期。主治医生认为,死亡率上升原因并非劳动条件艰苦或伙食供应恶化,也不是气候变化或新的传染病流行,其原因只不过是由于大多数囚犯一直抱着天真的希望,以为到了圣诞节,就可以回家了...
评分集中营的日子
评分前半篇(第一部)即作者的体验集中营实录,虽然在开始作者已强调并不以之自诩;后篇为作者的学术探讨“意义治疗学”,夹杂了自己的集中营经历与治疗过的病人的实例。通俗易懂,颇有裨益。
评分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尼采
评分其实,与其问为什么活,不如问为什么不想死。说什么目的了,意义了,都是大而无当的空话。不过防自杀或说求生机制也许本来就是系统设定?也许因为只困在生和死两者中所以觉得选择那么困难,应该还有第三个或第四个或更多状态的存在,但我暂时想不出来。——等等,walking dead!→_→
评分有些轻度忧郁以及强迫症的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到被治愈。作者将“人”这个个体视为有灵性、有自由的,所以并不把病人看作一部坏掉的机器,这一点让我很被温暖、感动……许多部分、词句戳中心窝,其中最喜欢的一段是对“生命的短暂”的探讨。最近时感“时间匆匆流逝,如白驹过隙”,真的觉得有太多事情来不及去做。Billy Joel的Vienna里有句歌词简直就是对我说的:“You got so much to do and only so many hours in a day”TT过去的已经过去,而且那段曾经被我认为浪费掉的日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把握现在和将来吧。真是一本很好很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