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出版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品人:博集天卷
页数:611
译者:张振玉
出版时间:2005-7
价格:4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334386
丛书系列:林语堂文集
图书标签:
  • 林语堂 
  • 京华烟云 
  • 小说 
  • 中国文学 
  • 经典 
  • 现代文学 
  • 中国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英文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本书译为《瞬息京华》。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京华烟云》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5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电视剧赵薇版的烟云,从开始看,我就被吓住了,姚木兰要嫁给老大冲喜,幸亏蔓娘回来,虚惊一场;妹妹莫愁又和老三好上了,结果为了一个很拙劣的小误会,导演偏让他们解释不清,然后大家闺秀出身的莫愁,楞是在大喜之日离家出走,说是为了惩罚一下老三.(以一般人的常情和智力都该知道,这不...  

评分

中国最好的小说都是家族式小说,而《京华烟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书中围绕着曾、姚、牛三个家族以及其中男男女女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从清末民初、军阀割据到中日战争期间,新旧制度交替、外来文化侵入时期,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时代儿女的起起伏伏。似乎只有家族兴衰的故...  

评分

我用一种很偏执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京华烟云。一次又一次,只专注着木兰,看她讲话时灵巧的模样,看她聪明的眸子打量着人,看她冒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来,我就这么看着,一次又一次,看着,就咧嘴傻笑起来。 不晓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喜爱木兰,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孩子。我喜欢...  

评分

愉快而沉思。 以一介女儿身读京华烟云,品木兰莫愁,我承认已自当狭隘了些。 可是,看到如此幸福的一众美好,我还想说,不要问别人为什么,而是多自问凭什么。 是的,我是写给一众正在美好或将要美好的。 在太多人眼里,木兰是矫情的。她玩味太多,她妙想太多。一个富里...  

评分

开始是看赵薇版的电视剧,为那个隐忍的木兰感动,又去看赵雅芝版的,活泼的让我咋舌,想知道木兰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于是去看原著。之前看过林语堂先生的浮生一梦,觉得不可接近。知道是林先生想写一本红楼,真的有些红楼的味道,只不过林妹妹成了配角,探春和湘云成了主角。他...  

用户评价

评分

里面有类似盗梦空间的片段啊,,,,

评分

木兰如风,莫愁如海。风自心之所往,海则性之所归。

评分

买来数年翻读数次的书,今天终于完整地将其读毕。虽则在简介中说这篇是林先生是模仿红楼梦的结构所写的,读文确实也能感受到某些人物和大结构的相似,但是却和红楼梦带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情愫。故事始于战争止于战争,延续着木兰几乎一辈子的生活,虽然林先生也是写落败的三大家族但无论从气势还是人物的塑造个人感觉都要比红楼梦更带血与肉,或许于两个故事所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有关。其实不应过多地对比红楼梦来看此篇小说,脱离开红楼其依然是部极佳的表现中国人本质精神的文学作品。由于林先生是用英语写这部小说的,由张振玉翻译文笔淡雅朴实不华丽,用词平实安稳,还未看过英文原版但对于我来说中译文笔属中上。有林先生女儿林如斯作序,应当对此版本是有一定肯定的。不比红楼其他,但同红楼一样极值得翻品读。

评分

如果怀一颗女权的心态去读,你很难喜欢木兰的。

评分

绝不是简单的红楼,其实书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很多小说。比如:平亚和曼娘那段像《梁祝》,但运笔的手法却向《罗密欧与朱丽叶》;再比如:下卷明显《桃花扇》气息重了一些,这样例子很多。说实话,要看懂最好先去看《庄子》,要知道始皇无字碑那段是对道家完美诠释。这书看一遍绝对不行,两遍、三遍就会真的喜欢上。这点倒是很想红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