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13篇文稿。这些文章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围绕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改革开放20年业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这些文章指出: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变迁意义最重大、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结构的剧烈、持续、深刻的变化。作者用:“转型与断裂”的概念来表明目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不同以往、有着自已特征的社会。从经济的、历史的、比较的角度诠释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的关系,以及农民工流动、社会稳定,市场转型等当今中国近切需要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者,也适合对中国社会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孙立平先生这本《转型与断裂》我是在一家不起眼的书店里淘到的。孙先生用简洁而深刻的社会学理论和平实的事例论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文中饱含人文主义关怀。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孙立平先生欲创转型社会学,主要是针对苏东中越等体制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研究转型的问题、有效路径。针对中国的转型,在这本书他提出了一个“断裂社会”的概念,非常有价值,确实能够说明当前转型的问题:当核心的权力分配机制保持稳定,而经济转入市场的时候,本质...
评分 评分 评分因为之前读过不少老孙的文章,这本书看起来不是特别有“刺激性”了,基本上已经算作社会学常识。当然,这样说话或许有点过河拆桥,毕竟正是因为老孙的观点影响很大,所以才会觉得这是“常识”。老孙的很多观点即便你不赞同,它也已经变成一个讨论的平台或者背景知识了。社会转型,社会断裂,总体性资本,总体性精英,过程-事件分析,共产主义文明……都算比较有影响的概念吧!但对于国家经济的分析还是缺乏深度与系统性,有点随意为之的味道。怪不得很多经济学家会觉得社会学家“水”一些。不是说没有洞见,而是说没有成体系地表达出来。搞得有点像“宏大叙事”了,仅就本书而言。当然孙自己也做过很扎实的经验研究,从陕北口述史到底层农民研究,影响力还是有的。单纯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最后一篇“迈向实践的社会学”或许是最有干货的。
评分这些时隔当下将近20年的文章,在如今读来依然颇有启发。书中文章均独立成篇,彼此多有重合,但是整体上瑕不掩瑜。孙立平在90年代中期提醒国人,推进改革的社会既可能是中产阶级壮大,亦可能是两极分化。如今看来,改革释放的活力消耗殆尽,国际局势不容乐观,而那时的隐忧逼近现实。
评分看完书,又看了豆瓣的评论,学习了,以前是看了一些外国的,现在看中国的,特别投入。
评分一般一般
评分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关键词。有洞见,也敢说,而且居然出版了,难能可贵,放在今天可能就呵呵了。不过,窃以为,中国近40年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这样的学术观点只可描述截稿当时的情状,并不对后来的中国社会有什么预见性。特别是,转型与断裂究竟主要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抑或文化的,可就仁者见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