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人在存在中的地位是什么?这是本书作者认为应该探索的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作者的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结合的方法,在哲学领域开辟了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人的新途径,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宗教、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考察,揭示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描述人的本质与完整形象。本书被公认为哲学人类学的奠基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舍勒把人和世界终极原因的关系,归纳为人的全身心投入。只有人投入到自身、世界和神的无限生成和壮大,并在精神和欲望不断上升且相互渗透的作用下,才能与那个“终极”彼此发现。舍勒的终极对人的回答是“有”,而我认为是“无”,这是在终点之前的唯一分歧。
评分实在是高深,恕小的不才,几乎没能理解 这不是一本入门书籍 慎入
评分人本身,是一个时刻在自己身上产生着的行为的秩序结构。联想性的联结是一个暮年现象,精神的想象过程在老化的同时,愈来愈接近联想的模式,犹如文字、素描、绘画、语言在垂老之时生出的变化那样;全都得到一个拼凑上去而非整体性的特征。 世界的永恒精神和欲求的完美躯体;神性的自我实现的躯体;通过自己而存在的存在......
评分慢热型的哲学小册子,越往下读越精彩。舍勒所批判的一神教的本末倒置,把它们的目标和结局放回自己的起点,正如序言中所提到的“贬低人的地位和价值的,绝非基督教思想,而恰恰是颠覆基督教价值观的近代人本主义。”于此想法之下的从虚无中创生的论调当然分崩离析得彻底。他的思想的有趣之处在于,认为低级的存在是强大的,最高级的(依靠低级形式的力量实现自己)则是孱弱的。直接批评了目的论、机械论,及以佛陀的解脱学说、叔本华“意志上升为生命的自我否定”学说、阿德勒“精神是人作为一个种系在构造上器官缺陷的超级代用品”学说、弗洛伊德以《超越快乐原则》为首的后期学说所组成的“消极理论”,从而提出任何一种这些消极理论的根本缺陷:人身上是什么在否定,是什么在否定求生意志,又是什么在压抑本能?一口气翻阅了两遍,值得一读。
评分舍勒的这本书让他看起来不像是天主教神学家,倒是更像一个实证主义者,不过他探讨生命和精神的关系确实是比较深刻的。越高的存在的存在基础是弱的,需要低级存在提供生命力,这反而会造成低级价值的僭政,价值阙如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