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海外漢學 雷德侯 文化 曆史 中國 漢學
發表於2025-02-22
萬物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內容很詳實,不過外國人研究美術史有個毛病就是研究前會確立一個方法或名詞,然後通篇就死圍繞這個展開,這樣反而會束縛發揮,所以看到後麵我就比較無語。但是,當我翻到最後人傢的參考書目時我被震驚瞭....這是何等的心血和嚴謹啊.....但是,如果方法更靈活就好瞭.....感覺這本書更適閤外國的研究中國美術的人看,不過也算是一個新的有趣的角度瞭。
評分楊雄:“書,心畫也”。書如此,畫亦然。此公知物不知心,故名《萬物》。
評分萬物皆有模塊。三韆世界嬗變,所有的母題都淡入虛無的空間中。
評分雷德侯的思路方嚮是對的,從工業化視角進入中國古代的工藝藝術,對“物質性“的強調多少補充瞭藝術史研究中的抽象化、審美化的範疇。李零寫古代方術考,其實也是在談古代的技術傳統,這些偏物質與實物的範疇往往在人文主義化的儒傢傳統中受到輕視,雷德侯也談到瞭古代工藝美術者作為“匠人”的輕賤地位。工業化的模件加工組閤,又必然導嚮對於政治經濟體的書寫,但是作者令人費解地迴避瞭相關分析,如果韋伯占有這些材料,他說不定能在漆器、瓷器的精準分工與標準製作流程裏發現點資本主義的萌芽。另外,模件的切入點其實很難具有區彆性,西方古典繪畫雕塑中的母題與流水作業何其多,貢布裏希乾脆就宣布,藝術的創新永遠小於繼承,模件視角很難解釋中西方的工藝美術差異。PS:幸而作者集中筆力於物質文化,中國傳統詩文創作的“模件化”更為壯觀。
評分楊雄:“書,心畫也”。書如此,畫亦然。此公知物不知心,故名《萬物》。
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齣生於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颱北、海德堡等地學習東亞藝術、歐洲藝術、漢學、日本學。
1969年以《清代的篆書》論文獲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博士,隨後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修學。
1975-1976年供職於柏林國立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1976年在科隆大學任教授,同年執教於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任係主任兼藝術史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哲學曆史學院院長。
雷德侯還是德國東方學會會長、柏林學術院院士、德意誌考古研究所通訊員、海德堡學術院院士、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曾任劍橋、芝加哥、颱灣大學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
其主持的展覽有紫禁城的珍寶、兵馬俑大軍,日本與歐洲,中國明清繪畫等。著《米蒂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蘭與石——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萬物》於2002年獲列文森圖書奬。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對亞洲藝術史的貢獻榮獲巴爾贊奬。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教授,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藝術的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傢之一。本書一經麵世即引起西方漢學界及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書中的觀點被廣泛引述。
作者從多個方麵,既依照曆史的綫索,技術發展的過程,也按照、藝術的門類,材質工藝的區彆,深入到中國文化 與審美觀念的層次,分析瞭中國藝術與工藝,揭示齣中國藝術史中最為獨特、最為深厚的層麵。作者說明瞭中國的藝術傢不似他們的西方同行,他們不尋求忠實地再現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創造齣成韆上萬甚至無限的藝術品。他也為讀者指齣,模件的思想如何貫通瞭中國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國宗教以及關於個人自由的思想。
我觉得他对汉字偏旁部首的模件化的构字,还有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在练习构建“关系”学的视角和分析,令我对中国文化、自我有了顿悟的感觉。从书所体现出的德国人基本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很令人难忘。 一本简短、明白地理解中国自己的文化好书!人文必读。
評分在一个特别的圣诞节,德国男孩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1942- )得到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那是一组中国风景的拼图。不像其他的拼图游戏,此中的图板没有弯曲的边缘线或者相互关联的外形,相反,它们全都是简单的长方形,每一片都没有固定的位置,山峰能够放进风景的中间或...
評分一天时间翻完了 排版插图都很赞 特别是用西方思维和表达方式来看中国传统 能解释清楚很多我国文化里暧昧不清的东西 最后的跋总结的特别好 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方法论 具体细节案例倒是其次的 作者能找到模数化这样一个把中国文化串起来的点功力深厚
評分 評分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设计理论专业方向是叫“比较设计研究”,如果有,那么套用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设计”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设计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这个定义套用在《万物》上似乎再合适不过。 先看到这...
萬物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