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问世。这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书,不易读懂。为了使控制论的观念能为一般人所接受,维纳在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一书,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类在技术世界的环绕中更加有尊严、更有人性;而不是相反。
这本书从技术谈起,逐渐将视角扩大到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包括人类与动物不同的学习机制、语言的机制和历史、信息的组织方式、法律和传播过程的关系、传播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语言中的曲解问题等等话题。在书的后记中,WalterA.Rosenblith评价自1950年以来,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社会学家、政治家、社会政策制订者看待技术进步中社会变革的方式。
“...我愿表明,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大量学习和研究工作,乃是生理地装备了这种能力的,而蚂蚁则缺乏这种能力。多样性和可能性乃是人的感官所固有的特性,而且它们确实是理解人的壮丽飞跃的关键所在,因为多样性和可能性都是人的结构本身所特有的东西。 我们即使可以把人的远远超...
评分 评分“在这里是带着比较强烈的激动说出这番话的,我主要是为我们这些科学中的艺术家而非为通常所讲的艺术家感到激动,因为我首先要讲的乃是科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大学偏爱与独创精神相反的模仿性,偏爱庸俗、肤浅、可以大量复制而非新生有力的东西,偏爱无益的精确性、眼光短...
评分读完这本语言相对晦涩的中译本后,主要有几个收获,一是对控制论的诞生和主要研究内容有个简单大体的了解,二是了解维纳用熵的概念如何解释世界运行,三是信息论及通信技术的相关讨论,四是维纳个人对教育的看法,五是他对过去工业革命和他所在时间未来的发展畅想和估计。 令我...
评分该书是维纳《控制论》的通俗读本。控制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乃是在于客观规律的存在。如果水温并不是每次都随着火力的上升而上升,就无法依靠水温的现状调节火力,进而调节水温。因此我认为控制乃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依靠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实证分析得出种种规律,进而...
我在微博上说,这本50年前的学术著作,思想居然这样超前又科幻。尤其是讨论“用电报传输人”那个章节,非常震撼,我经常在大学的实验室里聊起这个问题,没想到祖师爷在五十年前就考虑这么科幻的事情了。另外,作者是为了让大众更好理解控制论而写的这本书,但实际看起来,我觉得大部分依然非常晦涩,我看不懂。
评分: O231
评分9.3 确实是哲学书籍。信息传输与熵增的不可违背。延展至法律、社会、工业革命、机器演化之后,维纳又提及神话,以及提议科学家应恪守其“纯朴”。很多都与塔勒布的“非对称性”观点有很强的联系。「法律责任不应当是这样的性质:一方被迫行动,而另一方自由。」忠实、认真、信仰、朴实,让我又想起了 Ihalmuit 们。
评分维纳本人的广泛涉猎和知识宽度在此书展现无疑。毕竟是精于哲学、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巨擎,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有如此深的洞察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阐释了题目应有的涵义。
评分我在微博上说,这本50年前的学术著作,思想居然这样超前又科幻。尤其是讨论“用电报传输人”那个章节,非常震撼,我经常在大学的实验室里聊起这个问题,没想到祖师爷在五十年前就考虑这么科幻的事情了。另外,作者是为了让大众更好理解控制论而写的这本书,但实际看起来,我觉得大部分依然非常晦涩,我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