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本杰明·I·史华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兼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历史协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中国季刊》和《哈佛亚洲研究会杂志》编委会成员。1999年逝世。早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1—1956年任哈佛大学中国经济政治研究计划委员会委员。1960年任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直至逝世。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51)、《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1954)、《毛泽东主义的“传说”的传说》(1960)、《共产主义与中国:思想和变革》(196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中国研究》(1990)等。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在五四运动时期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的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重要因素最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所处的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历史性拯救的力量。列宁主义的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是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实核心。
——本杰明·I·史华慈
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
评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
评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
评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
评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
本书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是党史、政治史的方法,与他后来的思想史理路很不同。大量笔墨集中于旧民主主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王明)的互动,呈现出CCP路线/政策变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即从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领导到毛泽东发展出来的结合了农民革命的中国特色革命路线。翻译的一般,对事实不熟悉看得我晕乎乎的。
评分汉学史意义较强,今日看来材料未免疏漏
评分以前就听人说,“社团史就是社团分裂史”,史华慈倒是在这本书里描绘了早期tg的产生、发展与内部纷争,并且揭示了tg从一个致力于工人运动的左翼政党蜕变成一个主要在农村活动、与城市工人阶级几乎完全脱离联系并且充分的利用农民不满情绪的职业革命家集团的过程,这一点又与莫里斯迈斯纳的看法基本一致:在一个整个社会各个阶级集团都衰弱的国家,势必会形成某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精英主义。 还有个笑话是:李立三说他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半托派观点,老毛则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实质也取消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简直殊途同归。 另外,附录里的极左派与党官僚的矛盾反映了革命道德主义与技术统治论的矛盾,史华慈为此还将极左派的政治哲学上溯到卢梭的道德主义与雅各宾主义。
评分史华慈治中国史自成一家,此书庶可看做其研究的真正起点。其多论证堪为今世表率。
评分50年代极权主义范式外的一股清流。翻译很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