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曾昭璿 頁a18-a20
第一章、嶺南漢民係形成、發展的歷史地理基礎 頁1-13
一、相對封閉和開放的地理區位 頁3-4
二、豐富多樣的自然條件與資源 頁4-5
三、土著居民及其歷史作用 頁5-6
四、相對安定、寬鬆的社會政治環境 頁6-8
五、移民方式及其分布 頁8-10
六、嶺南地理環境內部差異 頁11-13
第二章、嶺南漢民係的形戶、發展和變遷 頁14-62
第一節、漢民係的劃分與地理分布 頁14-17
第二節、漢民係形成的比較 頁17-40
一、廣府、客傢、福佬係族源 頁18-22
二、廣府係定型於唐宋 頁22-30
三、客傢係形成於宋元 頁30-36
四、福佬係形成於唐宋 頁36-40
第三節、漢民係的發展和變遷 頁40-62
一、明清以來廣府係鼎盛 頁40-44
二、明清客傢係大遷移 頁44-49
三、宋元以來福佬係遷移瓊雷及海外 頁49-62
第三章、嶺南漢民係地區歷史生態環境與資源開發利用 頁63-150
第一節、歷史生態環境比較 頁63-77
一、廣府係地區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與變遷 頁64-68
二、客傢係地區山區生態環境與變遷 頁68-72
三、福佬係地區臨海生態環境與變遷 頁72-77
第二節、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比較 頁78-150
一、宋元以前廣府係地區傳統農業土地利用 頁78-84
二、宋元廣府係地區平原低地圍墾高潮 頁84-87
三、明清廣府係地區商品農業興盛 頁88-98
四、廣府係地區海洋資源開發利用 頁98-103
五、客傢係地區以梯田為主的農業土地利用 頁103-114
六、客傢係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頁114-120
七、宋元以來福佬係在潮仙地區精耕細作農業的形成和發展 頁120-128
八、福佬係在瓊雷地區熱作農業土地利用 頁128-132
九、海洋開發在福佬係地區的特殊地位 頁133-150
第四章、嶺南漢民係地區城鎮與交通網絡歷史發展與分布 頁151-
第一節、城鎮體係和城鎮特色比較 頁151-191
一、歷史早期政區中型城鎮在廣府係地區勃興 頁152-157
二、宋元建製城鎮的產生與分布 頁157-166
三、明清商業城市和圩鎮在廣府係地區隆盛 頁166-178
四、港澳崛起及其城市特色 頁179-182
五、傳統農業社會下的客傢係地區城鎮 頁182-186
六、福佬係地區港市型城鎮 頁186-191
第二節、交通網絡和分布格局比較 頁192-219
一、歷史早期樹枝狀交通線在廣府係、客傢係地區開闢 頁192-198
二、秦漢以來海上交通在廣府係、福佬係地區興盛 頁199-202
三、元明以來以廣州為中心的河邊發展 頁202-205
四、近代新式交通在廣府係、福佬係地區興起 頁205-219
第五章、嶺南漢民係地區聚落與建築文化地理比較 頁220-254
第一節、聚落選址布局比較 頁220-238
一、廣府係地區歷史建築蠡測 頁220-223
二、形式多樣的廣府係聚落選址 頁223-232
三、山區客傢係聚落與風水選址 頁232-235
四、臨海環境下的福佬係聚落 頁235-238
第二節、建築文化地理比較 頁238-254
一、廣府係風格多樣的建築文化 頁238-243
二、風格獨特的客傢屋式 頁243-246
三、精巧的潮汕民居 頁246-249
四、熱帶臨海條件下的瓊雷地區建築文化 頁249-254
第六章、嶺南漢民係方言地理比較 頁255-276
第一節、方言形成歷史比較 頁255-258
一、粵方言形成於唐,定型於宋 頁255-256
二、客傢方言形成於宋末元初 頁256-257
三、閩南方言形成於唐宋 頁257-258
第二節、方言文化內涵比較 頁258-263
一、粵方言多元文化層次 頁258-260
二、發達的商品經濟與粵方言 頁260-261
三、濃重中原文化內涵的客傢方言 頁261-262
四、反映自然經濟為主的客傢方言 頁262
五、突齣古文化和海洋文化內涵的閩南方言 頁262-263
第三節、方言地名特色比較 頁263-276
一、古越語在粵方言地名中的特殊地位 頁263-266
二、藍色文化地名在粵方言地名中占優勢 頁267-268
三、商業文化地名在廣府係地區玉為觸目 頁269
四、特殊的客傢方言地名反映山區地理環境 頁269-270
五、畬地名集群錶示客傢地區遊耕和梯田文化 頁271
六、礦冶地名反映客傢係地區礦產資源開發興盛 頁272
七、厝聚落地名反映福佬係地區移民文化 頁273-274
八、海洋文化地名在閩南方言中的地位 頁274-276
第七章、嶺南漢民係風俗文化地理比較 頁277-324
第一節、風俗歷史淵源比較 頁278-283
一、廣府係保留古越人大量古風遺俗 頁278-280
二、客傢係繼承中原風俗及其變異 頁281-282
三、福佬係風俗與閩風俗同源 頁282-283
第二節、風俗文化內涵比較 頁283-324
一、神靈崇拜 頁283-300
1.廣府係多神崇拜並存、2.客傢係突齣祖宗神和功名神崇拜、3.福佬係重海神和其他自然神崇拜、4.狗崇拜在福佬係、客傢係中的特殊地位 頁283-300
二、飲食風俗 頁300-307
1.廣府係品類繁多的飲食風俗、2.客傢係濃重厚味的飲食風俗、3.福佬係以海產品為主的飲食風俗、4.特殊的潮汕功夫茶 頁300-307
三、喪葬風俗 頁307-313
1.廣府係流行多種葬法、2.客傢係特別盛行二次葬、3.福佬係葬法地區差異大 頁307-313
四、社會風氣 頁313-324
1.廣府係重商、2.客傢係重教、3.客傢婦女的特殊地位、4.福佬係堅強的內聚力 頁313-324
第八章、嶺南漢民係宗教地理比較 頁325-368
第一節、宗教在各民係的傳播歷史 頁325-336
一、廣府係地區為外來宗教首途之區 頁325-329
二、宗教傳入客傢係地區相對較晚 頁329-332
三、宗教在福佬係地區傳播歷史悠久 頁332-336
第二節、宗教在各民係地區分布比較 頁336-359
一、廣府係地區為各類宗教在嶺南薈萃之區 頁336-347
二、港澳是中西宗教在我國最大的中心城市 頁347-353
三、西方宗教在客傢係地區後來居上 頁353-356
四、福佬係地區發展為宗教在嶺南分布最集中之地 頁356-359
第三節、宗教文化特色在各民係區域比較 頁359-368
一、佛樂在廣府係和福佬係地區差異 頁359-361
二、潮州成為佛教在嶺南的教育基地 頁361-362
三、諸神空間共存在潮汕比其他地區明顯 頁362-364
四、佛教在客傢係地區從神聖空間到世俗空間 頁364-368
第九章、嶺南漢民係文化團接融和文化整閤 頁369-396
第一節、廣府文化圈與客傢文化圈接觸 頁369-375
一、鋒麵接觸 頁371-372
二、外緣接觸 頁372-373
三、內緣接觸 頁373-374
四、外緣切線接觸 頁374-375
第二節、廣府文化圈與福佬文化圈接觸 頁376-377
一、鋒麵接觸 頁376
二、外緣接觸 頁376-377
第三節、客傢文化圈與福佬文化圈接觸 頁377-379
一、鋒麵接觸 頁378-379
二、環形接觸 頁379
三、切線接觸 頁379
第四節、民係區域文化整閤 頁379-396
一、可視文化景觀趨同 頁380-384
二、語言差異減少 頁384-386
三、風俗文化趨近 頁386-388
四、人纔區域互補 頁388-390
五、文化整閤創新 頁390-392
六、鄉土觀念趨於淡化 頁392-396
第十章、建立嶺南漢民係人文地理新格局 頁397-418
第一節、民係歷史人文地理格局評估 頁397-406
一、民係歷史人文地理格局總體特徵 頁398-399
二、正麵歷史效應 頁399-402
三、負麵歷史效應 頁402-406
第二節、建立民係人文地理新格局的意義 頁406-412
一、歷史經驗的啟示 頁407-409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求民係區域優勢互補 頁409-410
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頁410-412
第三節、建立民係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對策與措施 頁412-418
一、保持民係文化特色,淡化民係界線 頁412-413
二、完善溝通各民係地區的交通信息網絡 頁413-414
三、大力推廣普通話,剋服語言和心理障礙 頁414-415
四、移風易俗,改造環境 頁415
五、提高落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頁415-416
六、加強建設民係文化特色的中心城市 頁416-418
· · · · · · (
收起)